《孟子》精神论(100)|逢君之恶罪过大

2024-05-08 15:37:4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12·7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解: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现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今的大夫,是现今诸侯的罪人。天子到诸侯的领地去叫作巡狩,诸侯去朝见天子叫作述职。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并补助不足的人,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并帮助歉收的人。进入诸侯的疆界,如果土地已开垦,田野已整治,奉养老者尊重贤人,出色的人才各负其责,就给予赏赐,赏赐是用土地。进入诸侯的疆界,如果土地荒芜,老者被遗弃,贤者遭疏远,搜刮钱财的人担任官职,就给予责罚。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就贬降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就削减他的土地;三次不来朝见,就调动军队强行换人。所以,天子是声讨其罪状而不亲自征伐,诸侯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不能声讨。五霸呢,则是带领着诸侯去征伐某个诸侯,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五霸之中,以齐桓公的功业为最大。在葵丘的盟会上,诸侯们捆绑了祭品、把盟书放在上面,但没有歃血。第一条盟约说:‘严惩不孝的人,不能废立太子,不把妾变成妻子。’第二条盟约说:‘尊重贤者培育人才,以此表彰有德行的人。’第三条盟约说:‘敬奉老人爱护幼小,不怠慢宾客旅人。’第四条盟约说:‘士人不世袭官职,官职不能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可独断专行地杀掉大夫。’第五条盟约说:‘不能到处修筑堤防以邻为壑,不能禁止国家间百姓采购粮食,不能私自封赏而不报告盟主。’最后约定:‘凡是参加我们同盟的国家,会盟以后,就要言归于好。’现在的诸侯国,都违犯了这五条盟约禁令,所以说:现在的诸侯国,是五霸的罪人。助长国君的恶行,臣属的罪过还算轻;逢迎国君的恶行,臣属的罪过就大了。现在的大夫,都在逢迎国君的恶行,所以说:现在的大夫,都是诸侯国的罪人。”

三王的时代,王权稳定,天下和谐有序,贤人在位,百姓安宁幸福。这是孟子的理想,但是王权旁落后,各诸侯国就失去了秩序,这时就有人出来当老大、整顿秩序。老大的出现,更彻底地导致了王权的失落。周王朝第一个出来当老大的齐桓公,他打出的旗帜就是五条盟约。这五条简单清晰,许多到今天也有参考价值。例如,尊贤育才、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士无世官、取士必得,等等。尤其是第五条中提到的“无遏籴”,其实讲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说明在春秋五霸的时代,粮食已经成了重要的战略物资。有的诸侯国,通过粮食的禁售来威胁别国的安全,所以才在盟约中专门强调了这一点。放眼当今世界,不能不说在某些方面,人类的文明进步是极其缓慢的。但是,老大也有罩不住的时候,因为老大自身会衰落,别的诸侯国也会壮大,于是天下就更向大争之世发展。孟子对此是无奈的。在这个过程中,与助长君主的恶行相比,孟子更厌恶逢迎君主的恶行。所谓逢迎,就是找出这些恶行的理论根据,并且加以论证,这样君主做起来就可以无所忌惮了。鲁迅讨厌蚊子,说它“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大约是同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