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神论(77)|天下不可私相授受

2023-11-01 16:05:2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9·5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解:万章问:“尧把天下送给了舜,有这回事吗?”孟子说:“没有。天子不能把天下送给人。”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送给他的?”孟子说:“天送给他的。”万章问:“天送给他,是反复叮咛要他接受吗?”孟子说:“不,天不说话,只是用人的行为和事迹来表示而已。”万章问:“以人的行为和事迹来表示,又是怎么做的?”孟子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够让天把天下给他;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够让天子把诸侯的爵位给他;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够让诸侯把大夫的职位给他。从前,尧把舜推荐给天而天接受了他,公开在老百姓中而老百姓也接受了他,所以说,天不说话,以人的行为和事迹表示而已。”万章问:“请问把舜推荐给天,而天接受了他,公开在老百姓中,而老百姓接受了他,是如何做的?”孟子说:“派舜去主持祭祀,众神都来享用祭品,是天接受了他;派舜去主持政事而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安定,是老百姓接受了他。天把天下送给他,老百姓把天下送给他,所以说,天子不能把天下送给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决定的,而是天意。尧帝去世,三年的丧期结束,舜为了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主动躲避到了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来朝见天子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有打官司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老百姓自发歌颂的人,不是尧的儿子而是舜,所以说,这都是天意。舜这才回到国都,登上了天子大位。如果舜在尧三年之丧后直接住到他宫殿里,逼迫尧的儿子离开,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送给他的了。《太誓》上讲:‘天去看,是通过我们老百姓的眼睛看的;天去听,是通过我们老百姓的耳朵听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讲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治理天下的权力是一种公共的事务,任何人包括像尧这样伟大的人物,都不能私相授受。孟子先是将决定权力更迭的力量赋予了天。在这里,天似乎是一个具有人格的、有着主动性和道德性及智慧的存在,但天无形无迹、神秘高远,没有人看见过,也没有人直接接触过,天的力量无从认识,也无从确证。孟子没有沿着神秘主义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例如找天的代理人、能接受天启者之类的事情,像一些装神弄鬼的人一般,两眼一睁,说听到天对他说了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是从天一下子就转到了人,认为天意就在人的行为和事迹中表现出来。一位统治者的行为和事迹是否表现天意,由谁来判断呢?孟子认为,不是由统治者自吹自擂,自我说了算,而是由老百姓说了算,他的行为、他做的事,让老百姓安定,得到了老百姓认可,他的统治就符合天意,否则就不符合天意。孟子肯定“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通过民去听、去看,实际上就是在说:老百姓是天。说到底,孟子是理性主义者而非神秘主义者,是民本主义者而非神本主义者,是民主主义者而非君主主义者。可惜,其民主观念只在理念阶段,缺乏在技术层面上的精细化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