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神论(52)|士人要有士人的尊严

2023-04-26 16:18:5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6·6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解: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国君走向善吗?我明确告诉你。有一位楚国大夫在这儿,想让他的儿子学习齐国话,那么是请一位齐国人来教他,还是请一位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回答说:“请一位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位齐国人教他,一众楚国人吵扰他,即使每天用鞭子打他逼着他说齐国话,也不可能做到;带他到齐国的街区里住几年,即使每天用鞭子逼着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做到。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君主宫中。如果住在宫中的人,不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君主能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住在宫中的人,不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君主能同谁去做好事呢?单靠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孟子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但环境也并非有完全的决定作用,环境只是外因。

6·7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解:公孙丑问:“不主动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回答说:“在古代不是臣下就不主动谒见诸侯。段干木翻墙躲避魏文侯,泄柳闭门拒绝鲁穆公,这么做都太过分了。如果别人执意要见,也是可以相见的。阳货想使孔子来见他,又怕被人说成失礼,按礼大夫赐赠礼物给士人,士未能在家接受,过后就要登门拜谢。阳货打听到孔子不在家时,就送到孔子家中一头蒸好的小猪;孔子也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去登门拜谢。那个时候,阳货有礼在先,孔子怎能不去拜见他呢?曾子说:‘耸起双肩装出讨好的笑脸,比夏天在田里劳动更难受。’子路说:‘道不同而勉强说话,看他脸色羞惭的样子,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由此看来,君子平日如何修养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孟子希望士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是与有权有势的人交往时,要依礼而行,保持个人的尊严及言行的真诚。

6·8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解:戴盈之说:“实行十抽一的税率,去掉关卡和市场上的税收,今年还做不到。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停止旧的做法,这样如何?”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所为。’这人说:‘先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再停止偷鸡。’如果知道那件事不合道义,就赶快停止好了,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孟子强调知错就改、知行合一,这是儒家修身的基本要求。

但是个人改错和国家政策调整、修身与治国还是有不同的。个人改错不能拖延,但国家政策调整有时牵涉面太多,反而需要循序渐进,否则可能会引起混乱。这一节,用比喻的方式是做论证,是不严密的,因为喻体和本体,性质不同,需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分析,通过比喻论证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