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111)|孔门为学经验总结

2022-02-23 14:43:5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解:子夏说:“虽然是小的技艺,一定也有可取的地方;用它们来实现远大目标恐怕行不通,所以君子不去从事它。”

拘泥于细节会让人失去远大的目标和方向,但如果像子夏说的那样不去关心细节,也可能会使人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小道与大道,需要辩证处理。

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解:子夏说:“每天能学习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又能温习而不忘记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真正喜好学习了。”

孔子讲“温故而知新”。这节就是具体把知新与温故统一起来了。要能学到新的知识,又要能通过复习不忘记旧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学之人。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子夏说:“广博地学习又能笃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而又能贴近自己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仁道就在这中间了。”

博学的目的在于实践,求学发问是为了在自己修身上受用。泛泛地学、泛泛地问,而没有落实到自己的志向上、没有落实到自己近处的修身实践上,这样的学习只是玩弄文字,对儒家来讲没有多少意义。笃志、追思,体现了儒家做学问的人生问题导向,有很强的人生问题意识,是踏实去做,而不是凌空蹈虚,学无所归。

宋代朱熹、吕祖谦所编理学名著《近思录》,书名即由此条而来。意思是从身边踏实学起,由近至远,一点点进步,不可有好高骛远之失。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解:子夏说:“各种工匠在作坊里劳作来完成他们的产品,君子则沉浸在学问里学习以获得内圣外王之道。”

子夏对比了劳力者与劳心者工作的不同。劳心者做好了有大意义,但如果做不好则会成为完全的寄生者,还不如劳力者的意义更实在。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解:子夏说:“小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一定会文过饰非。”

承认错误有时候会很难,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会把错误的发生推给历史、推给社会、推给别人。有的人做人做事不行,却说是传统文化造成的。因此,在对待自己的错误上,人很容易成为一名小人。

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解: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远远地看他庄重严肃,接近他打交道对人很温和,听他讲话又有原则性、很严厉。”

君子身体、心理、精神都会处在一种状态。身体上很严正,不会松松垮垮;心理上很平和,不会急急火火也不会怒气冲冲;精神世界中有自己的一定之规,绝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迎合讨好。总之,作为一名君子,要在身、心、神三个方面加强修养,才能达到子夏要求的“三变”。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解:子夏说:“君子必须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而后才去役使他们;没有得到信任,老百姓会认为是在虐待自己。必须得到君主的信任才去给他提意见;没有得到信任,君主会认为是在故意毁谤他。”

任何时候,取得别人的信任很重要。有了信任,你对别人做任何事,别人都首先会从好的方面来理解你;反之,没有信任,你对别人做任何事,别人都首先会从不好的方面来理解你。君子作为主动者,要先取得别人的信任;作为被动者,则应有反思精神,做到“毋臆、毋必、毋固、毋我”,不要被这种心理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