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103)|有叛臣召,孔子为何动心
2021-12-22 16:17:1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17·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解:公山弗扰占据了费邑反叛季氏,召请孔子去帮助他,孔子要去,子路不高兴,说:“没有什么地方去也就算了,何必到公山氏那里去呢?”孔子说:“他召我去,我岂是白白地去吗?如果有人用我,我不就可以在东方复兴周道吗?”
公山弗扰是季氏的叛臣,找孔子去帮忙,孔子真动了心。说明孔子心中的文化传统要高于一时一地的统治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一时一地的统治者并不值得去愚忠,此意在孔子心中是模糊的,所以他最后也没有去。这里面的深意被明清之际的大儒顾炎武清晰地表达出来了。他在《日知录》中讲:“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即改朝换代,一时一地统治者的改变;而亡天下则是指以儒家为主流的文化的灭亡。他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也就是文化要高于一朝一代之意,这一意思经梁启超概括成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此,在孔子那儿还是一朦朦胧胧的思想,发展到这里已放出了现代民主主义的光芒。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子张向孔子请教何为仁。孔子回答:“能在天下做好五件事就可以为仁了。”子张请问这五事。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敬了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容了就能得到众人追随,讲诚信就能得到人们信任,做事聪敏就容易成功,对别人有恩惠就容易指挥别人。”
子张热衷于搞政治,因此孔子对他讲的仁全是有关政治的,也就是一名领导者如何体现出仁,孔子从五个方面做了说明,很有实践性,这是儒家中的外王功夫。
17·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解:佛肸召请孔子去帮助他,孔子想去。子路说:“过去我听老师您讲过:‘自己亲自做不善之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占据中牟反叛,老师您却要去那儿,这是为什么?”孔子说:“是的,我是有这说法。不是说坚硬的东西,怎么磨都不会薄吗;不是说真白的东西,怎么染都不会黑吗?我难道是葫芦吗?只是挂着中看不中吃?”
佛肸反叛和公山弗扰反叛类似,这次孔子亦是动心。他认为自己不能空有一身文化理想中看不中用,还是希望能够实现出来。而且他认为只要文化理想坚定,像佛肸这样的反叛者是不能改变自己的。总之,自己对文化的责任要比对一家一姓的诸侯国的责任更大。当然,孔子在其时代,对此思想并不清晰,因此子路一劝,自己就没有行动了。
17·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解: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六个概念概括的德行同时会带来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说:“不知道。”孔子说:“你坐下来!我告诉你。好仁而不好学,其弊病在于死心眼儿易被愚弄。好智而不好学,其弊病在于爱耍小聪明放荡无根基。好信不好学,其弊病在于讲信诚却被伤害。好直不好学,其弊病在于说话刻薄容易伤人。好勇不好学,其弊病在于认不清事理容易犯上作乱。好刚不好学,其弊病在于过于自我狂妄自大。”
仁、智、信、直、勇、刚,都是人的美好德行,但如果不加分析,没有学问做根基,就有可能走向其反面。孔子不认同所谓的“绝对理念”,一切美好德行的评价都应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