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101)|多学多思
2021-12-08 15:47:1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孔子说:“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然后掌握了知识的人是次一等;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再去学习知识,又是更次一等;遇到了困难也不去学习,这种人就是最下等了。”
孔子从学习掌握知识的角度,把人分成四等;上等不学而知,二等乐学而知,三等困而向学,下等困而不学。孔子不承认自己是不学而知,他强调自己是自动自发地学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都是孔子对自己的描述。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就一定能使自己进步,有了问题不去学习是人生的悲哀,下等人不是天生就下等,而是因为其有了问题不学习。孔子的这些认识,养成了中国人重学习的传统。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解: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方面需要思考:看的时候要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要考虑听清楚了没有;面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情时要考虑是否认真;有疑问时要考虑自己问了没有;发火时要考虑会引起什么不好的后患;自己将要得到好处了要考虑这是否符合正义。”
孔子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对日常的视听言动都有着理性的反思和规范。本节只是点出了九个方面。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而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解:孔子说:“见到善事好像唯恐自己赶不上,见到不善的事好像将手伸到开水里使劲儿躲避。我见过这样的人,我也听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保持自己的志向,推行主义来实现自己的大道,我听过这样的话,但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与独善其身相比,兼济天下是更难的。孔子就是想兼济天下而未有机会的人。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解:齐景公有马四千匹,他死的时候,老百姓没有什么美德去称颂他。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到现在还称颂他们。那就是这个意思吧?
自古至今有许多高官死后如过眼烟云,不仅仅是齐景公。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解: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孔鲤):“您在您父亲那儿有些与众不同的传授吧?”伯鱼回答说:“没有。曾经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庭中,我快步走过。他问:‘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不学《诗》,就说不好话。’我退下后便学《诗》。另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庭中,我快步走过。他问:‘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不学礼,便不能在社会上好好立住脚。’我退下后便学礼。我所听到的就是这两句。”陈亢退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知道了学《诗》,知道了学礼,知道了君子对自己儿子也无偏私。”
中医、武术等都喜欢搞家庭秘术,传子不传女,结果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孔子不这样。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解:对于国君的妻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称呼。很像一位讲礼的老师的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