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98)|提倡朴素的文风
2021-11-10 15:40:3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15·3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解:孔子说:“面对着行仁的事,就是老师也不必谦让。”
孔子是世俗的思想家,不会自当教主,认为自己就是绝对真理的化身,无人可以超越。因此,他作为老师,告诉他的学生们,行仁之事就比老师重要,学生要以仁为己任,不必对老师谦让。差不多和孔子同时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亦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其意和孔子表达的相似。在所谓的轴心时代,中哲、西哲俱发此先声,高扬了人类的理性主义。
15·3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解:孔子说:“君子恪守正道而不固执于小的诚信。”
孔子根本的哲学思想为中庸之道,讲求时中,发而皆中节,因此不会死脑筋,执一不变。在大的原则与小的诚信之间,讲究权变。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道德要求,不似康德把道德律令变为绝对命令,不分时间、地点、原因,都要绝对执行。对此,孔子还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也有进一步的解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鸿门宴上,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发挥的正是孔子的这一思想。
15·37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解:孔子说:“事奉君上,先把事情做好而后再考虑拿俸禄的事。”
孔子对当时的公职人员提出的要求。他强调公职人员的使命与责任,认为获得一个职位首先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为了俸禄去工作。到今天,人们也是这样教育公职人员的,要先有使命与责任,有为老百姓做事的思想境界,而非在动机上就是为了打份工、挣点钱。如果把挣钱作为从事公职的首要目的,放弃了对自己思想觉悟的提升,那么,这样的公职人员很可能会出问题,一些腐败官员的忏悔录对此就是很好的证明。当然,孔子提要求也很辩证,他并没有要求公职人员放弃俸禄,而只要求要把优先次序摆好。
15·38子曰:“有教无类。”
解:孔子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分类别。”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伟大的教育思想,宣示了人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并不因贫富、出身、智愚、善恶、远近等类别不同而不同。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亦对全人类有着其普世的价值。
15·39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孔子说:“信仰不同,不在一起相互商议讨论。”
人类的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科学问题、利益问题和信仰问题。现代文明社会,科学问题靠实验和逻辑就可以判断是非,加以解决;利益问题靠一定的机制可以解决,如投票、法律等;信仰问题则似乎不好判对错、决是非,如果硬要讨论则如鸡同鸭讲,你吹你的号我敲我的锣,是没有什么结果的。对此,孔子的观点是,不要在信仰问题上争出对错、讨论出结果。这已颇有现代性了,含有一种多元主义的包容思想,君子和而不同。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所谓的宗教战争,与孔子的这一思想是有联系的。
15·40子曰:“辞达而已矣。”
解:孔子说:“言辞足以表达思想就可以了。”
孔子提倡朴实简洁、晓畅明白的文风。这个标准不低,一方面反对写文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另一方面则又反对晦涩难懂、乱造概念。今日一些文人写文章易犯第一个毛病,而一些哲学家写文章则易犯第二个毛病,特别是那些讲后现代哲学的,几如天书。对这两类人,应把孔子的这句话向他们棒喝一声:“辞达而已矣。”
15·41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解:师冕来见,走到台阶,孔子说:“是台阶。”走到座席,孔子说:“是座席。”都坐下了,孔子一一告诉他别人坐的位置。师冕告辞后,子张问:“这是跟盲乐师说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乐师的礼仪。”
从此节可见孔子对人的尊重,是其仁心在盲人身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