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76)|孔子再三强调:领导要带头
2021-06-02 14:13:0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解: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向他请教如何种菜蔬。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了。孔子感叹说:“樊迟真是一名乡间的平头百姓!统治者讲究礼仪,那么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的;统治者讲究正义,那么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讲求诚信,那么老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统治者做到了这些,那么四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孩子来投奔,怎么还需要自己种庄稼呢?”
一名学生向政治学老师请教农学问题,自然得不到答案。孔子认为治国理政也是一门技术,而且是比种粮、种菜等更重要的一门技术。这门技术学好了,国家就会富强,要比种好几亩地用处更大。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学好政治学,而不是去学农学。这大约是一种朦胧的社会分工意识。当然,在一个以农立国的时代,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之余,对农业生产也不陌生,是更有利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只要他别把副业当了自己的主业。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解: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去办,却不能通达;让他出使国外,却又不能独立地去谈判应酬;这样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的读书观讲究应用,不是为读书而读书的那样去读死书。如果不能很好地应用,他认为读得再多也没有价值。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中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马克思也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都可以与孔子的话相对照。自孔子以后,儒家所培养出来的所有的思想大家,没有一个是书呆子型的,有些人不但书读得好,而且还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等,如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等,都可以说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孔子说:“统治者本身做得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跟着执行;统治者本身做得不正,纵使发布命令、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孔子的一贯思想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本篇,他回答子路问政,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带个好头;他回答仲弓问政,要求行政首长要给下属普通官员带个好头;在本篇的后面,孔子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颜渊》篇中,他也讲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反复阐发的,都是这个道理。
孔子的这一思想已进入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一直到现在,老百姓对各级官员的评价,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人们就看一名官员能否带个好头,言行不一、说到做不到,老百姓也不把你当回事,说得再多,老百姓也不会跟着你行动。所以中国政治文化中特别强调以法与以德相结合,这一点似乎与西方政治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你从政,就意味着你对自身比普通人应有更高的要求。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解:孔子说:“鲁国的政治和卫国的政治,像兄弟一般,彼此彼此。”
鲁国与卫国的先人本是兄弟,这在当时是常识。孔子重复这句话,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感叹,如同说,都不好,半斤八两,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