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64)|孔子更喜欢勤学、厚道的平民子弟

2021-03-03 14:35:0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先进第十一

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解:孔子说:“先学习好礼乐而后去从政的人,是那些未曾有过爵位的普通百姓;先有了官位而后才去学习礼乐的人,是那些贵族家的子弟。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主张用那些先学习了礼乐的平民子弟。”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他教育学生,也是希望学生们学好本领再去从政。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却并不完全如此,贵族都是世袭的,贵二代生下来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并不需要再去学习、训练,因此这样的人很可能就没有真本事。孔子对这种现象是不满意的,对此做了很委婉的批评。这批评很有意义,已隐含了后世开放政治和科举取仕的萌芽,表现了孔子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所具有的超前的思想。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解:孔子说:“跟着我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的学生们,现在都不在我这里了。”

一起受穷、一起奋斗过的老学生们都不在身边了,孔子有些伤感。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解:孔门弟子中各有所长,其中: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政事才能突出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这就是著名的孔门“四科十哲”。孔子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就这四个方面,其中他最重视的是德行科。德行科的内容主要是个人的修养,属于内圣的范围,包括做人上的安贫乐道、刻苦耐劳、忠孝两全等等。口才与政事属于外王的范围,主要表现为人的才能。后世讲德才兼备主要是指这三科。而真正传孔子衣钵的却是文学科。孔门四科对于漫长的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解: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在《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表扬是最多的。这句话也是在表扬颜回,其实是说他对于孔子的思想理解得深、理解得到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颜回就是孔子的知己,这也是孔子喜欢颜回的根本原因。

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解: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真是孝顺啊!别人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顺的话没有异议。”

民间传说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又娶,复有二子。后母只关心己出的两个儿子,冬天做棉衣时,给这两个儿子用棉花,而给闵子骞兄弟二人用芦花。后来他父亲发现了,就要休妻。闵子骞坚决地劝父亲不要这样,并讲,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最终感动了后母,变成了慈母。济南市现在有一条路叫闵子骞路,就是纪念闵子骞的。

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解:南容经常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几句诗挂在嘴边,孔子便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南容经常念叨的这几句诗的意思是,白圭的污点还可以磨掉,但如果说话错了就无法改正了。他能经常这样说,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能够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说错话,办错事。这样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会意气用事,不会口无遮拦,因此能够做到“帮有道,不废;帮无道,免于刑戮。”女孩子嫁给这样的人终身便有了保障,孔子在娶媳嫁女这样的事上和人世间的大部分家长一个样,绝不唱高调。这也是孔子非常人性化、非常伟大的地方。儒家思想“极高明而道中庸”,将自己落实于百姓伦常日用之间,而不追求虚无缥缈的极端境界,于孔子此处亦可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