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51)|汉语中气象正大的文字
2020-11-18 16:03:4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解:历来注释《论语》的人都讲这是曾子对颜回的称赞。孔子与颜回生前都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但在他们去世后,孔门中人逐渐将他们圣化,孔子、颜回都是圣人的样板了。
曾子在这儿表彰颜回,实际上是在讲一个人如何修养达到圣贤的目标。曾子说:“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无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就像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了自己,也不去跟他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解:上节曾子谈的是圣人的标准,主要是从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角度讲的。这一节顺着上节而来,讲了圣人后再讲君子。这里讲君子的标准,主要是从政治上德才兼备的角度讲的。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他,面临重大的生死存亡关头也不能使他动摇,这种人是君子人吗?当然是君子人了!”这个标准不低。
什么叫“可以托”“可以寄”?那首先要有才能,别人把孤儿托给你,你不能养、不能教、不能使其健康成长,不长时间孤儿的命都没了,这不叫“可以托”;别人把国家的命运交到你手里,你不能很好地治国理政,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而是让国家变得国弊民穷、日益衰败,那么这也不叫“可以寄”。总之,不能理解为能交到你手里就叫“可以托”“可以寄”了;能交到你手里,你又有能力将其做好,才叫“可以托”“可以寄”。
曾子这两条讲的是才能标准,有了这两条,再加上在功名利禄、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在道德上的坚定不移,那么才可称作“君子人”。
孟子有“大丈夫”的标准,其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实仅是讲的“临大节而不可夺”,仅是一种道德上的标准。
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曾子讲的“君子人”要比孟子讲的“大丈夫”有着更高的要求。以曾子的标准,看历史上的人物,没几个人能做到。
南宋文天祥被囚后,曾作《正气歌》,里面讲“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里面文天祥点到的历史人物,包括文天祥自己,大多只能称作孟子的“大丈夫”,而不能称作曾子的“君子人”。
做一名“君子人”,既要有做成事的能力,又要有做成事的道德,“平时袖手谈性命,临难一死报君王”,达不到曾子“君子人”的标准。后世儒者过多地注重了道德建设,而忽视了对能力的要求。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此节接着上两节而来,上两节曾子谈了圣人、谈了君子,这节曾子谈读书人、谈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努力成为君子、成为圣人,那么他首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
在曾子看来,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要致力于自己精神境界的建设,他说:“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宽弘而刚毅,因为他肩上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这不是责任重大吗?时时努力到死方休,这不是路途遥远吗?”这样的任务,没有宏大刚毅的精神世界,确实是很难完成的。
曾子此节对“士”的描述,与上节对“君子人”的描述,都是汉语中气象正大的文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