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36)|不要做“做戏的虚无党”

2020-07-15 14:07:5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解:弟子冉求对老师孔子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思想,是我力量不够。”孔子批评他说:“如果力量不够,走到半道就再也走不动了。而你现在还没有开始走。”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求仁则仁至,而且他也没有见过有人用力于仁而力不够的。冉求却说力不够,自然受到了批评,孔子认为他不是力量不够,而是根本没有用力。精神之力,需要首先立志,志立,则自有不竭的力量。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解:这是孔子对自己学生的要求,他告诫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儒,不要做一个小人儒。”这说明儒者并非本身就有什么了不起,作为一名儒者,孔子对儒者的认识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君子儒,又有小人儒。

那么什么是君子儒?什么是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学习了儒家学说,就要知行合一,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又不断地去践行,在知行的互动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小人儒学习了儒家学说,只是用作敲门砖,在社会上换取功名利禄,他们对儒家学说并没有真正的信仰,只是看作混饭吃的工具。鲁迅先生曾经批评过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是“做戏的虚无党”,这些人啥也不信,其实就是孔子批评的小人儒。

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解:子游在武城这个地方做长官。孔子问他:“你到了这地方发现了什么人才?”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走傍斜的小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的屋内。”

孔子师生这一问一答,很有水平。一个人到一个地方去治理,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才有孔子这一问。而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可用的人才呢?需要德才兼备,因此才有子游这一答。子游并没有描述澹台灭明的德行政绩,而是对老师讲了几个细节:这个人走路只走正道、到我屋里只是因为有公事要办,也就是说不会因私事而私下干谒。这样一点就把一个光明磊落的形象展示出来了。这也十分符合孔子对于人才的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以后来澹台灭明做了孔子的学生。

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解:孔子赞扬孟之反这个人不自我夸耀,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有次孟之反走在队伍的后面,掩护部队撤退,将要走进城门时,他鞭打自己的马,然后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马不肯快走的缘故。”

在孔子最著名的学生中,颜回自称要努力做到“不施劳,不伐善”,不卖弄自己的功劳,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这说明孔子对德行的教育中有这样的内容,而孟之反恰恰做到了这点,所以获得了孔子的赞扬。

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解:祝鮀和宋朝都是孔子当时的名人,祝鮀能说会道很有口才,宋朝标致善媚很是漂亮,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祝鮀的口才和宋朝的漂亮,在今天的社会里怕不易避免祸害了。”孔子一生不喜欢能说会道和过于重视外表的人,他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认为能说会道和过于重视外表的人很少是有仁德的,而祝鮀和宋朝一个巧言、一个令色,但就是这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这实际上是孔子对于他所处时代的失望和批评,仁德之士免于祸害都难,就更不要说为这个时代所用了。孔子带着他的学生风尘仆仆、栖栖惶惶在外漂泊,说这话是有深刻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