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12)|要团结不要勾结
2020-01-06 19:53:45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 赵宗符
2·12子曰:“君子不器。”
解:君子不能像一件器皿那样。一件器皿只有一定的用途,而君子应当不受此限制,有着更加完整的人格。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人格养成的更高境界,这正是《大学》里所强调的“大人之学”,一个人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但无论何种职业,他在人格上都应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大人”,这已有了对职业的辩证思考。
一个人从事一种职业,一方面职业使人能够安身立命、生存发展,另一方面职业又限制了人的发展、人的可能性。孔子看到了这个问题,后世对这个问题有着许多精到的研究。马克思讲到了人的异化,有一些内容就是指此,机械、枯燥的工厂作业,限制了工人的人格全面发展;美国现代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更进而提出了“单面人”的观点,认为现代工业社会已使人完全异化,成了不健全、病态的“单面人”,社会革命的目标就是要克服这种“单面人”,使人获得解放。
从一元两面三层五维的人之存在论的角度看,一个人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只有在物质与精神两面,身、心、神三层,德、智、体、美、劳五维得到全面发展,集真、善、美、健、功于一身,才可称之为全面的人,而这就要自觉到人的存在论本质,在立足于职业的基础上,克服职业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局限。一句话,就在个人而言,消灭异化也罢,克服“单面人”也罢,如果要找一个旧瓶装这些新酒的话,那么孔子二千多年前提出的这四个字是再合适不过的:君子不器!有此自觉,每种器都可通向一个全面的人。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解:子贡向孔子询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回答他说,对于你要说的话,自己先做到了,然后再说出来,就可以成为一位君子。
子贡在孔门,和宰我属于言语科特别突出的弟子,可见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有时就难免言过其实,说得好听却不能实行,所以孔子针对这个情况,对子贡做出了提醒,要先做再说。
就特殊方面而言,孔子是在教育子贡;就普遍方面而言,孔子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做人做事的一般道理,那就是要知行合一、言行统一。一个人无论其地位如何、性格如何,只有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才可以称为是一名君子。否则,就是两面人、伪君子。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解:周的意思是基于道义、原则而互相团结,比的意思是基于利害、私利而互相勾结。一名君子应当是去团结别人,而不是去勾结别人;而一名小人则是出于私利而勾结别人,而不是去团结别人。
有原则的团结才可以去共同推动光明磊落的事业,从而能使团结的双方不断取得进步,毛泽东“团结—批评—团结”的著名公式的提出,就体现并发展了孔子这一优秀的思想。正是由于“团结—批评—团结”的思想,才使中国共产党有了优秀的党内文化,从而保证了其肌体的健康。
无原则的勾结,一时看似铁板一块,但世异时移,利害格局发生了改变,反目成仇的事也不鲜见。这样的悲喜剧历史与现实中都时有发生。鲁迅先生曾批评这样的人,无操守、无原则、无信仰,他们唯一相信的就是发财主义。信仰发财主义的人,只能是比而不周。如果一个单位、一个组织,其成员之间的联系只是发财主义,那么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组织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是存在不久的。
不久前,阅读《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书中讲到,习近平在正定的办公室里,就挂着一幅他让人写的书法作品,而习近平点出来让写的话,正是孔子的这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