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热播剧进入“宁绣绣”时刻

2025-10-15 17:01:1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郑树平

选好场景,换上热播剧《生万物》女主角宁绣绣同款服装,青岛姑娘王丽英的“宁绣绣”时刻到来了。

一个上午,王丽英拍了短视频、剧照,也以“宁绣绣”身份完成了表演梦。

游客在《生万物》主场景宁家大院参观。

作为央视热播剧《生万物》和《我们的河山》的主要拍摄地,沂南县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今年国庆假期迎来“跟着影视去旅行”热潮。

“为解决假期大客流,我们设立了可以停1000多辆车的临时停车场,但这些仍然不够。”红嫂家乡旅游区总经理袁丰坤说。

热播剧

催生新业态

抓住《生万物》《我们的河山》热播文章,今年国庆假期,红嫂家乡旅游区举办了“跟着影视去旅行,致敬经典影动金秋”——红嫂家乡影视文化节活动,紧扣主题策划了系列“跟着影视旅行”活动,每天吸引数千名游客。

“绣绣面馆”引来众多食客。

当地对《生万物》拍摄主场景进行了还原,恢复了宁家大院、费家大院、封家大院等主场景,并在各场景点悬挂了大红灯笼、彩绸,营造了深厚的节庆氛围。同时,在这几个大院均设置了游客可以参与和互动的活动,如在宁家大院,安排了宁绣绣出嫁、互呸场景活动;费家大院有费文典结婚喜宴环节互动场景;封家大院则设置了买牛、带着牛在村里逛的NPC互动。

这些影视新场景、新业态,游客们非常喜欢。山西游客薄万国在导游引导下进入宁家大院游览后,把随手拍摄的短视频发到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很快引来不少点赞。

为方便游客精准打卡游览,景区设计了清晰的打卡、参观线路,并设置了数十个印有《生万物》主演海报的指示牌。景区还准备了演员在电视剧中穿的服装,在剧中吃的沂蒙大煎饼,等等。游客身穿剧中明星同款衣服游览的同时,可以吃同款食物,在同款场景拍照留念。

这些新业态、新场景成为人们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教育的场所。东平县高中生李家瑞参观完费家大院后说:“看了《生万物》,再来这里参观,会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历史的温度。”

新业态、新场景还变身爱老敬老之地。来自辽宁葫芦岛的郭海涛,在一家食品加工厂工作。“《生万物》拍得很好,我们每天晚上都看,老母亲更是入迷。前几天从网上得知,《生万物》是在这个地方拍的,我和媳妇决定带母亲一起来看一看。”郭海涛坦言,“怎么舒服怎么来,母亲腿脚不利落,我带了个移动座椅,累了就坐下来歇会儿。”

正在游览的淄博张店区游客孙佳佳介绍,爸爸对奶奶非常孝顺,得知这里是《生万物》的拍摄地,他决定带着89岁的母亲来看看,还请人拍下了一张全家福。

影视+演艺

火上火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在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大戏台前,上千名游客手舞小红旗,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现场红旗飘飘,歌声嘹亮。

游客在山村剧场合唱。

“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唱歌,很嗨!我音乐天赋一般般,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青岛游客李炳坤说。

沂南是“红嫂家乡”,当地在打造影视新场景、新业态基础上,创排了多台红色演艺节目,成为国庆亮点。

行进式演艺节目《重走支前路》,在原先剧情基础上,增加了枪林弹雨下行军、红嫂运送军粮等环节,让节目更加生动丰满。节目历史真实性与体验参与性有机融合,游客深度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到了战争年代的火热激情。每场演出都吸引上千人参加。

在《沂蒙四季》山村剧场,《火线桥》等沉浸式情景剧每天演出。这是一部新剧,由《序》《永远的新娘》《血乳交融》《支前》《火线桥》五个情景故事和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组成,再现了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抗战支前的感人故事。

在当年红嫂居住的常山庄村古院落里,上演《跟着共产党走》《战地医院》《妇救会》等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剧,游客既可以观看演出,也可以参与其中。

影视+红色沉浸式演出,红色与戏剧结合,沉浸与体验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新玩法,带来了新的体验。

“影视+”

带来新趋势

国庆假期,红嫂家乡旅游区旅游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省外游客多,近段时间他们接待了10多个外省市的游客前来追剧打卡;二是散客为主,“家庭团”“亲友团”居多;三是游览时间拉长,“半日游”,变成“一日游”或“二日游”。

《生万物》同款美食沂蒙大煎饼。

据介绍,以前,游客到景区后,一般半天就游览完毕。现在,众多的影视剧拍摄场景形成的新业态,多个可参与、可体验的沉浸式演艺节目吸引游客;古院落里演出的接地气儿、教育性强的小院剧,令人流连忘返的古村美景……半天或一天游不完,许多游客便选择住下来,第二天接着游。

旅游时间拉长后,游客会在景区吃住、购买土特产,拉动了旅游消费,形成了游览时间拉长——旅游消费提升——促进景区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