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注册到运营,全链“护航”
2025-09-10 15:42:4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白露时节,在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的金谷家庭农场,负责人石林林正带领工人检修农机,为秋收做足准备。30名周边种植户驻足参观,不时交流技术经验。
临近秋收,茌平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前谋划、对接小农户,扎实做好秋收筹备。这生动一幕,正是茌平区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平台试点县,近年来,茌平区全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居间服务主体”。通过项目引领和示范带动,小农户广泛接受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分散的土地被集中起来,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平原地区的“小农户+大服务”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路径。
目前,全区共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0多家,其中86家纳入名录库,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67万亩,占总面积的72%。通过“耕、种、防、收”等重点环节托管,农业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小农户节本增收10%以上。
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量”,茌平区着力优化政策供给,构建从注册登记到运营指导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整合农业农村、行政审批等9部门职能,成立一站式服务先锋站,通过“政策礼包+专家定制服务”模式,既提供标准化审批服务,又选派技术团队开展测土配方、智能施肥等专业指导。在要素保障方面,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等项目优先委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整合涉农资金予以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扩面”方面,茌平区注重精准分类施策,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重塑农业生产新业态。以信发集团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将工业生产理念植入农业经营全过程,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突破传统农业经营分散、周期长、效益低、质量难控等瓶颈。依托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2025年3月,该公司入选全国第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主体。
在“提质”方面,茌平区突出要素提升,增强教育培训质效。总结推广人才归乡经验,依托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打造“1+6+3”农业带头人培育模式,即编制1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手册》,建成6个现场教学基地,邀请全国劳模、大学教授、农技专家3类人才授课,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同时,提升服务品质,建立“辅导员”制度,遴选320名涵盖农业技术、畜牧水产、法律、会计、管理等专业的人才,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提供全方位指导,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马红坤 初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