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艺+宣讲”,成风化俗有力量
2025-08-04 15:22:4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闺女30岁了还单着,都怪这‘三斤三两’的彩礼规矩……”日前,在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李女士对来采风的文艺工作者说。
沾化区通过聘任文艺村长、文艺社区主任,把创作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类似的采风活动收获了一大批鲜活素材。泊头镇文艺村长刘长海扎根徐家窑村三个月,在村头茶馆“泡”出15个移风易俗故事。依托类似的素材,全区新编了《如此孝顺》《闹婚》《图啥》《老人心》《移风易俗谱新篇》等一大批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渔鼓戏剧目,受到群众欢迎。
“听说今天兴海广场上有省里的宣讲团,去晚了就没位置了……”当天在冯家镇上演的渔鼓戏小品《让爱回归》,讲述了高额彩礼带来的弊端。这种融入本地特色的宣讲形式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我太喜欢这样的宣讲形式了,轻松愉悦中就明白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现场一位观众说。
“曲艺+宣讲”是沾化区擦亮“枣乡新语·理润沾化”品牌的探索,该区创新地将理论宣讲融入渔鼓戏、山东快板、非遗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创作推出短剧《做个文明人》等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爆款宣讲作品,让基层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前不久,沾化区文化广场举办公益展映活动,300余位市民观看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六万六的下车费掏空家底,三金别墅不过是面子枷锁”等这样的唱词,引起观众共鸣。这是全国首部移风易俗主题渔鼓戏电影,已放映达10万余场。“演员把渔鼓戏变成移风易俗的‘扩音器’,我们也可以让文艺成为新风的播种机。”看完电影,观众刘宗梅说。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文明整个社会”,沾化区还聚焦青少年关键群体,在黄升镇堤圈村建成家风家教教育基地,在区第一实验小学、古城镇中学等设立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定期组织渔鼓戏专业演员走进学校辅导教唱,年均参与中小学生达1000余人次。
据了解,沾化区年送戏下乡达400余场次,覆盖观众10万余人次;将移风易俗渔鼓戏经典剧目制作成二维码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广,为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注入强劲动力,“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贾海宁 贾天琦 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