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社”联合,多方共赢,村级合作社种粮增收有新招
2025-07-30 14:53:33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客户端
7月中旬,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的玉米田里,无人机开始进行飞防作业。“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喷几百亩地,比传统人工打药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放在几年前,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地,压根没想到还能用上这种高科技。”卢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卢洪本说。
卢官庄村临近城区,年轻村民大多进城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种粮积极性不高,采用的大多也是老品种、老技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老龄化问题,2021年底,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卢官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并采取“以好换孬”“以近换远”等形式,进行集中连片调整。很快,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达到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多。
今年临沭县金丰公社在卢官庄村托管的玉米,采用了新型大小行种植技术,结合其他增产技术,预计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30%左右。
“合作社成立后,依然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人才等问题,如何把1500多亩地经营好,多打粮、多增收,成了村两委面临的难题。”卢洪本说。
转机发生在2022年3月。临沭金丰公社主动对接卢官庄村,很快签订了“双社”联办的土地托管协议,村级合作社的1500多亩土地由金丰公社进行托管。
“作为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凭借自身在农业领域积累的专业优势,为托管土地提供从产前的农资供应,到产中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再到产后农产品销售等全链条服务。”临沭县金丰公社县社社长董书通说。
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金丰公社”)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全国布局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金丰公社已在全国22个省注册成立560家县级金丰公社,组建了一支9.36万余人的小社长服务队伍,当季全程托管土地面积达1200余万亩。
同时,临沭县金丰公社还与卢官庄村探索形成了“合作社+金丰公社+村集体+小农户”多方共赢的增收模式。首先保障村民每亩地每年800元保底收益的前提下,再将扣除生产投入和托管费用后的剩余收益进行按比例分配,村集体、村民、村级合作社、金丰公社四方分配比例分别是3∶2∶2∶3。
在土地托管过程中,临沭县金丰公社与卢官庄村探索形成了“合作社+金丰公社+村集体+小农户”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模式。
“把土地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每亩地每年有800元保底收入,根据产量和销售价格情况,每亩地每年还有150-200元分红。自己在外面安心打工,不用再为地里的事操心了。”村民卢洪真说。
通过成立村级合作社,进行土地托管,卢官庄村村集体每年可以增收5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临沭县金丰公社在土地托管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据董书通介绍,在小麦和玉米种植过程中,金丰公社推出了“两拌三喷”增产方案,也就是通过拌种、拌肥增强作物抗逆性,结合生长期三次叶面喷施,为作物精准补充营养,有效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这项技术每亩玉米可以增收200斤左右。
今年玉米夏播时,金丰公社在卢官庄村托管的地块,没有采用传统式等行距播种,而是采用新型大小行种植技术,宽行距1.2米,窄行距0.6米,同时提高株距密度。“采用大小行种植,可以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充分发挥作物边行优势,挖掘增产潜力。再结合‘两拌三喷’增产方案,预计今年玉米亩产可以达到1300斤左右,比传统农户种植增产30%左右。”董书通说。
临沭县金丰公社在土地托管过程中,采用大量新型农机具,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投入。
目前,临沭县金丰公社已在全县70多个村庄建立了“双社”共建关系,托管耕地面积达2万多亩。卢洪本认为,通过“双社”联合,成功地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益、企业增效的多方共赢局面。这不仅为村集体拓宽了增收渠道,也让农民能够安心在外务工,同时还能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