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准“钥匙”开对“锁”,基层大事小情都解决
2025-07-15 15:47:09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客户端
入夏以来,随着天气变化、户外商业活动增多,东平县东平街道赵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华格逐渐忙碌起来:社区居民举报楼下烧烤油烟污染环境,商户反映雨天排水不畅,业主投诉车辆违停堵塞饭店出入口……
“我不是在党群服务中心忙,就是到现场调解这些‘鸡毛蒜皮’,事儿虽小,但若不及时化解,也可能引发大纠纷。”张华格说,“处理这类小事,我们的原则是不出社区,就地解决。”
张华格介绍社区在化解矛盾及纠纷方面的做法经验。
东平县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居民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多变,这对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矛盾纠纷化解提出了新挑战。张华格所践行的原则,正是当前东平县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一把“金钥匙”——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联动,村级解决“鸡毛蒜皮”、镇级解决“大事小情”、县级兜底“复杂疑难”。
筑牢村级前沿阵地:“鸡毛蒜皮”不出村
为解决好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东平县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触角下延、保障下倾。全县716个村居(社区)依托村委办公室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室多用”原则建立综治中心。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如赵桥社区,还高标准配置了群众接待大厅、综合受理窗口、联席会议室、政法干警联络室、法律服务室等功能场所,筑牢源头化解基础平台。
张华格介绍,根据实际需要,他们社区打造了18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矛盾受理、网格员办公、警网联动、法律咨询、四点半学校、幸福食堂等区域,整合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警网联动中心等功能,建成集党建文化、矛盾调解、网格治理、社区服务、治安防控于一体的温馨家园,确保“问题有人管、矛盾就地解”。
强化镇级主阵地:“大事小情”不出镇
对于超出村级解决能力的大事小情,乡镇(街道)是化解问题的主阵地。东平县在14个镇街推动矛调中心、网格化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多中心合一,整合综治、信访、维稳、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进驻。
群众在东平街道综治中心内办理相关事项。
镇级中心设置“一站式”办事窗口,并配备受理研判室、联席会议室、法官调解室、检察官工作室、警民联动室等。问题受理实行“前台后场”模式:前台负责接待受理,后场集中力量化解,确保群众遇事有地说法、诉求有处解决。
夯实县级兜底线:“复杂疑难”不出县
为兜底解决跨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疑难问题,东平县在临近县委、县政府的位置,打造了集中办公、方便群众、统一运行的一体化、实战化县级综治中心。
沙河站镇综治中心外景。
中心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对群众反映问题实行统一受理登记、统一研判化解、统一督办考评。同时,聚焦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创新设立涉法涉诉、“两拖欠”(注: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城市社区治理、涉众利益、房地产开发建设等“五个化解专班”,实现群众化解矛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强化阵地规范化建设、机制科学化运行的同时,东平县格外重视问题的实效化解决。县领导带头改进作风,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解民忧;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公开电话,每月10日、25日定期在县综治中心坐班接访,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努力将各类矛盾吸附化解在县域内。
找准了化解矛盾的“金钥匙”,“锁头”自然应声而开。得益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东平解法”),东平县近年来实现了矛盾纠纷、信访总量、治安刑事案件、诉讼案件数量“四个下降”,赴省进京访数量、万人成讼率保持泰安全市低位水平。该县也先后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全国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县”,“金钥匙”打开了东平的善治、和谐之门。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颜丙环 田爱华 李娜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