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情理法,“三牌”解纠纷 ——茌平探索“三牌”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2025-04-25 16:50:38 发布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感谢咱们的金牌调解员,拖了10年的车款拿到了。”近日,在聊城市茌平区振兴司法所矛盾调解中心,一家汽车公司部门负责人王强(化名)带着锦旗,特来感谢。

茌平振兴司法所“三牌”调解团队(左起:王明祥、赵振华、崔运德)

原来,10年前这家公司和本地一客户签了购车合同,后由于公司变换主体等因素,导致购车尾款迟迟没付清,还产生了巨额利息。该公司负责人听说振兴司法所“三牌”调解团队善于调解民事纠纷,所以特来寻求帮助。“据我们了解,钱一直没还上,双方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僵持到现在,利息已远超本金,购车客户不愿承担,中间沟通不畅,公司也一直拿不到钱。”振兴街道“金牌”调解员王明祥说。调解团队秉承客观公正态度,通过普法、说理、讲情,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还款计划,公司成功收回车款,购车客户也省了利息,双方非常满意。

近年来,茌平司法局振兴司法所探索创新“三牌”调解工作机制,从化解热点矛盾纠纷和创新社会治理入手,充分发挥“三牌”调解员在基层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通过讲情、讲理、讲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从‘背对背’调解,变‘面对面’和解,茌平区振兴街道运用好情、理、法三大法宝,创新‘三牌’调解工作法,解决了一个个基层治理层面的棘手问题。”茌平区司法局振兴司法所所长赵振华说。“三牌”调解工作法就是在街道办事处设‘金牌’调解员、社区设‘银牌’调解员、村级设‘老牌’调解员,对各类矛盾分级分层调处,推动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

据了解,振兴街道在各村成立了以“五老”人员为代表的“老牌”调解员队伍,调和“鸡毛蒜皮”小事,负责村内矛盾排查、化解。在“老牌”调解员中择优选拔,梯次成立“银牌”调解员团队和“金牌”调解员团队。社区级“银牌”调解员负责化解社区“心结隔阂”,而镇街级“金牌”调解员专解“疑难杂症”。“三个级别是关联递进的,‘老牌’调解员无法调解的纠纷,可请求‘银牌’或‘金牌’调解员协助处理。”赵振华说。

“其实调解工作很辛苦,最长的案件我们整整调了48天才完成,有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说得人口干舌燥。同时,调解工作也很有意义,我曾经调解4个案子追回40多万元,也帮助很多邻居握手言和,还帮助过母女重修旧好……当然,调解不是万能的,不合法的调不了。”振兴街道“金牌”调解员崔运德说。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就很容易激化成大问题,导致双方“对簿公堂”,甚至形成‘一个官司三辈仇’的局面,通过矛盾调解机制把小矛盾化解在源头十分重要。

目前,振兴街道共选聘77名“老牌”、29名“银牌”、12名“金牌”,共112名“三牌”调解员,调解队伍党员占比达80%以上,并吸纳法律工作者、教师等群体。据了解,当地通过“三牌”调解机制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20多件,有效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去年,茌平区司法局振兴司法所探索的“三牌”分级分层人民调解工作法入选了山东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近年来,茌平区司法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三牌”等调解工作机制,创设“法援银铃”等法律支援服务品牌,通过组建专职化、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努力实现把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基层,探索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刘明明 彭月勇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