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上的奔布拉》连载(8) | 抬眼看,孔书记的背上正冒着血

2025-01-02 10:00: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第二章 相约·一潭清水万层波

水要再不舀,河就干了;花要再不摘,春就走了;歌要再不唱,人就老了……

5 . 我见崖下筐里的石头上有星星点点的血迹,有些纳闷。再看, 地上也有。抬眼看,孔书记的背上正冒着血。

给大坝护坡,相当于给武士穿上盔甲,要选用结实、耐磨、耐泡的石头。水塘的周边是砂石山,山上的石灰岩、砂岩、页岩易碎,不能用。孔书记和我像前些天找黏土一样转了好多山头,终于在五六里外的一个山崖上找到了一片石疙瘩。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用大锤砸下一块,石头是白色的,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两块石头敲击能听到脆响,显然,这是高硬度的好石头。

采石场找到了,怎么开采?孔书记带着我又跑到县里求援,领来了硝胺炸药、雷管、钢钎、大锤、撬棍、钢楔子等不少“硬家伙”,这让探家回来的突击队员们大呼“过瘾”。

当时,每个人都很乐观,觉得大坝都筑起来了,护个坡没什么难的。但谁也没有想到,接踵而至的事情差点儿葬送了查筑水塘。打眼、破石、搬运、铺坡是“四道关”,关关相连,一个出问题,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打不了眼就放不了炮,放不了炮就没有石头,所以最重要的是“打眼关”。

打炮眼的组有12个人,3人一个炮台,4个炮台同时打。努穷和丹增分别是两个炮台的,往往努穷的炮台打完一个炮眼,丹增的炮台还没打完,他和扶钎的加央就开始相互埋怨:“是你落锤歪了。”“不,是你扶得不稳。”

孔书记要去试试,我说你没抡过锤,还是别试了。他一笑,拎起了大锤。他和丹增分别在左右举起锤,加央显然有些胆怯。孔书记说声“你不用怕,瞧好吧”,说着,稳稳地一锤砸在钎顶上。丹增也打出一锤。叮叮当当你来我往,没想到,他俩打得又准又稳。

过了一会儿,加央让他们停下来掏炮眼里的石末。大家围过来问孔书记, 你这奔布拉也抡过大锤?

孔书记说:“没有,打过篮球。”

“打篮球和打炮眼能是一回事儿?”

“差不多,篮球传球时要用腰上的劲儿,像藏族人摔跤一样,用腰上的劲儿既有力又有准头。你们看到没有,努穷会摔跤,他用的也是腰上的劲儿。”

努穷说:“是这么回事儿,但我说不出来。”

孔书记说,咱今天立一条规矩,不管谁有什么好法子都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相互学习才有进步。加央说,扶钎的时候手不能握得太紧,稍微松一点儿,既减震,也更稳。有个小伙子说,钢楔子破石不是要打多深的眼儿,关键是看石脉、观石纹,顺着石纹安楔子,开得快还省劲儿……这次现场的技术切磋,让大家连连叫好。

高原太阳毒辣,特别到了下午,阳光如同刚从火炉中取出的木炭炙烤着大地,似乎要将所有的水分都榨干吸尽;强烈的光线像箭一样射向大地,耀得人睁不开眼睛。进入 7 月,到了下午,大家热得受不了,干起活来懈怠。这时, 孔书记总让大家到山崖下的背阴处休息一会儿。休息的时候,他总是给大家讲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今天孔书记给大家讲的是一个泰山石匠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年轻的石匠,有一天他正在泰山下凿石,突然看见皇帝来泰山封禅,好不威风。石匠觉得自己和皇帝比起来太卑微,太辛苦了,心酸地坐在石墩上黯然叹气哭泣。这时一位神仙问石匠,你为什么这么悲伤?石匠说,我为什么每天就该这样辛苦,皇帝为什么就那样舒服?于是神仙让石匠当了皇帝,并答应今后满足他一切要求。石匠当了皇帝后出巡,阳光强烈,热得大汗淋淋。他觉得皇帝受太阳的气,要求神仙让他当太阳。神仙让他当了太阳。当了太阳后,他发现阳光很难穿透云层,又想当云彩。神仙又满足了他。当了云彩后,他发现自己能随时下雨,但再大的雨对石头也无可奈何。最后,他还是要求当石匠,几凿子就能把一块石头破开。神仙再一次满足了他。石匠拾起自己的凿子,仍然当石匠,尽管还是像过去那样劳累,但很快乐。

故事讲完了。大家说,当石匠给个皇帝都不换,哈哈,有意思。

孔书记说,咱们比石匠还伟大,咱打石头修水塘为子孙后代造福,是积德行善的事,你们说在不在理儿?大家齐声说当然是,再干起活来觉得自己的腰杆子硬了许多。

酷热中,十几天又过去了。

十几天前的技术交流还真起了作用,打眼的用上了“腰劲”打得更快了, 放的炮也就多了。破石头看纹路,效率也提高了。石头堆了一大堆,搬石头的人搬不迭了。自然,我和孔书记这两个“机动队员”成了搬石头的。

从山崖上的采石场往下搬石头是个很累的活儿。护坡石需要有一个平面,不能用圆不溜秋的石头,得破出一个面儿。所以,这些石头没法从崖上往下滚,只能靠扛、背和抱。扛石头的每人有一个肩垫,没有多余的肩垫咋办?孔书记说,咱不用扛,抱着石头喊一声“嗨”,近百斤的石头就抱在了怀里,沿着凿出的石阶往下走,一口气走到山下,把石头放到大筐里,让牲口驮走。我身体瘦,他只准我搬 50 斤以下的片石,即使这样我还是赶不上他的步伐。

来来回回十几趟,孔书记的汗水把上衣和裤子都湿透了,他索性脱掉上衣,只穿了件已发黄的旧背心,背心上有十几个豆粒大小的窟窿,像筛子底。太阳平西时,孔书记说抱着石头下山影响视线,万一踩空会出事,咱们改背石头吧。只见他先把要背的石头搬到齐腰高的坎上,然后双手倒背让石头贴在后背上。

快收工时,我见崖下筐里的石头上有星星点点的血迹,有些纳闷。再看, 地上也有。抬眼看,孔书记的背上正冒着血,石头尖子在他背上划了条三四寸长的口子。血从后背流到腿上,又从脚后跟流到地上。我跑过去,边跑边把我的衬衣脱下来,一把按在孔书记的背上,而后从身后抱住他,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整个身子都在颤抖。

这时,众人都围了上来,拉着孔书记不让他再去背。

高原上的天气总是变化无常。

当天晚上在帐篷里,我忍不住“教育”了他。他焦急地对我说:“我背上的小口子算什么,现在是雨季,咱们的大坝没有护坡,还有两个大口子,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要命的是,我们刚刚睡下就听到了雷声。拴在帐篷后面的牛、马、骡、驴也叫了起来。

起先,是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继而刮起了大风。当雷声滚到附近山顶的时候,孔书记已拿着手电冲出了帐篷。

我紧随其后,见他把所有人叫到空地上,大声喊着:“全体带上铁锨、绳子、柴草,快到大坝上去!”

格热说,会不会是干打雷不下雨?

孔书记说,不下更好,怕的是下暴雨。

努穷说,暴雨能把咱的坝冲走了?

孔书记说,大坝上有两个大口子,堵不住,真会把坝体冲塌、冲走。

我们冲到了大坝上,此刻已是电闪雷鸣。闪电中,我们看到了大坝上的两个大口子像张开的两张大嘴,护坡的石头也只铺了几十米。

看到眼前的情况,格热用拳头擂着自己的头:“都怪我自作主张开了这两个口子!真是该死!”

孔书记一把拉住他的手,说,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哪里还有柴草?格热说,坝下面普村的牧场里有牧草,随即让加央带几个人去借牧草。孔书记又让努穷带上十几个人把堆在坝下没来得及护坡的石头填到一个口子里。

短短的十几分钟后大雨落下来了,瓢泼的大雨像天河开裂般直浇下来,周边山上的水也往塘里灌,眼看着水塘里的水位呼呼地往上涨。

半个小时后,我看到预留溢洪道的那个口子由于填了不少的石头,外流的水慢了一些。

这时,孔书记看到加央和几个队员背着一捆捆牧草回来了,立即让他们把草往口子里塞。放一层草,再压一层石头,终于石头与草绞在一起,挡住了汹涌的水流。突然,闪电中孔书记看到一个戴草帽的老人倒在大坝上,他立马跑过去,只见老人长长的白胡子像屋檐上的草淌着雨水。孔书记大声说:“巴旺爷爷,你怎么来了,这里危险,快回家去!”

加央跑来说:“我去拿牧草,爷爷不放心,说要跟着来看看。”孔书记见他站不起来:“腿怎么了,摔着了吗?”

巴旺爷爷说:“不要紧,是老寒腿,见冷见潮就疼。那边的口子更大,得用大件堵,用麻袋装土塞住才行。”

孔书记转眼看,预留闸门的那个口子,水流量大,口子两侧的土正随水往下狂泻。他听到老人说要用麻袋装土,可到哪里去弄麻袋?看到眼前的帐篷, 他忽然计上心来,大声喊道:“快把咱们的帐篷拆了拖过来!”

很快大家把十几顶帐篷拖到了大坝上。

孔书记又命令:“帐篷里包上土往口子上堵。”

大家七手八脚把帐篷展开,飞快往里填土。包了土的帐篷有几千斤重, 七八个人都拖不动。孔书记喊着号子“一、二、三”,大家把帐篷包一步步往口子上移动。到了跟前,大家用力推进去,帐篷包“卡”在了口子上。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当十几个帐篷包全都推到口子里的时候,水被控制住了。

巴旺爷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孔书记让加央把老人背回牧场。

那晚的雨一直下到了半夜。尽管是 7 月末,但高原上雨后会特别冷,我看到孔书记冻得哆嗦,摸了下他的额头,滚烫,掀下他的衣服,背上的伤口已化脓了。

帐篷没了,被子淋了,做饭的炉灶也泡了,工地上一片狼藉,像经历了一场战争。

格热牵过一匹马,要把孔书记送到公社的诊所。孔书记一把推开他的手:“哪里也不能去,大家都要在这里死盯着!”

孔书记还是打战,我拉着他的手,他手上发黏,不知是泥巴还是血。我们蹲在大坝上,大家围成个人圈,把孔书记围得严严实实,藏汉人的气息在这里交融。多年后,回忆起这个场景,总让我激动不已,鼻子发酸。

后来,县里用3匹马送来了支援的水泥,大家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修了溢洪道和水闸。

格热一直为当初自作主张在大坝上挖了两个口子而后悔,后来“将功补过”,积极组织各村修渠,让村村水渠贯通,最后水渠修到了查筑水塘的水闸下。

大约20天后,大坝护坡工程告竣。完工那天,抡锤的丹增接到爷爷去世的消息,孔书记和我陪丹增参加了他爷爷的葬礼。我看到拉珍把爷爷留下的东西交给丹增后,丹增哭得更伤心了。拉珍还给了孔书记一把糖块,说是前些天她爷爷给的,让交给孔书记,还说人要知恩回报。我看到孔书记立刻剥了一颗放进嘴里,眼里含了泪水。

长势喜人的青稞。

一个月后查筑水塘开闸放水那天比藏历年还要热闹,清清的渠水从闸门里流出来,又沿着水渠往前淌,许多人大呼着“扎西德勒”“顶多德瓦土巴秀”(愿岁岁平安吉利),向孔书记和格热献哈达。有一户人家还送来一个像木盒一样的五谷斗,斗的周围绘有彩色花纹,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造的彩花,斗里面盛放着酥油拌成的糌粑和炒麦粒。我说,这种斗的寓意是祈愿五谷丰登。

孔书记笑容满面:“五谷斗,好日子,永远的五谷斗,真好!”

未完待续……

点击查看《雪线上的奔布拉》连载已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