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 | 我的家乡在东明
2025-01-01 15:23:4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高贵华
黄河蜿蜒曲折,奔腾入海。在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弯的后面,正是我的家乡东明。
我站在黄河大堤上驻足凝望,河水如一条白练,浩浩荡荡折向东北,日夜不息。大堤两侧,绿意盎然。黄河内外的水和绿酝酿着万千气象,让人心驰神往。
东明小城安卧在黄河之畔,傍水而生,也因河而兴。我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叫作高堂的小村庄。年少时,目睹父母面朝黄土的辛劳,我一门心思想离开这里,每晚煤油灯下读书,熏得鼻孔发黑,盼望到未知的世界里大干一番。
大学毕业后,我在山东半岛的一家报社工作。一次同事聚餐,主编问我是哪里人。我没敢说东明,而是报了菏泽。我担心东明作为一个小县城,他没听说过。没想到主编听了后说:“菏泽是个好地方,钟灵毓秀,人文蔚起,牡丹还是比较出名的。另外菏泽下面的东明县,还是庄子故里呢。”
作为一名记者、半个文化人,我第一次听到外地人说起,家乡有这样一位名人。我为我的无知和浅薄感到羞愧。上初中时,我似乎记得,学校发过一本叫《我的家乡在东明》的小册子,书里好像有庄子的故事。但那个时候,老师说这是课外读物,中考时考不到这些,我就没有太在意。
那次聚餐后,我开始关注庄子,了解家乡。我下载了《庄子》,偶有闲暇,便拿起来阅读,被深深吸引。《庄子》数篇文章,微言大义,语言华美,汪洋恣肆,堪称中国散文鼻祖。最主要的是,书中处处充满了道法合一的哲理性故事,引人深思,令人叫绝。真的想不到,我的这位老乡,竟然是如此心胸超脱且才思不凡。
从此以后,我总不会忘记推介这位来自家乡的名人。我的行囊里,也由打印的《庄子》,不断更换新的版本。出门在外,公交车、地铁站,或是闲来无事,我常手不释卷,读得津津有味。每次回到老家,看到东明两个字时,一种浓烈的家乡情油然而生。与之相随的,是一种契合老庄思想的文风诗意,不断地在心头泛起微澜。
这几年,我的足迹遍布东明全境的每一个乡镇,只为认识故里,发掘民俗,充实自己。我踏着前人的脚步,一次次在黄河边、庄稼地,乃至古老村落的小巷中踯躅徘徊。慢慢地,一幅千年古县的历史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她如此辉煌厚重,缤纷多彩。公元八年,王莽新朝改东昏为东明,东明县名始得于此,屈指一算已有两千多年。此后,东明县因黄河水患频仍,几设几废,归属不一,但东明一名赓续相传。故乡的黄土在不断叠加的岁月里焕发着生机,孕育着希望。
华夏母亲河几经迁徙,流淌不息,虽多次决口,给家乡人带来数不尽的灾难,但河水却实实在在地滋养了历代先人,灌溉良田无数。东明犹如黄沙里掩埋的一颗明珠,春风吹尽,光芒如新。如今黄河安澜,大堤两侧风光旖旎;居民建迁,河滩之上庄稼繁密,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的动人气息。
几年来,我阅读着家乡的历史,目睹着这座小城的蓬勃生长,发现了许许多多迷人的风景,及感人至深的创业故事:临黄渔业传承壮大,富硒果蔬四季新鲜,石油化工异军突起,居民生活地覆天翻。在前不久举办的庄子生平思想研讨会上,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斯土,谈庄子,论发展,欣赏大地风物,品尝地方美食。他们饱含深情,唱响东明新时代的音符。
曾有人问我:这辈子还会离开家乡吗?我说:“我的根在东明,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东明人,都会宣讲家乡故事。”先人庄周为吏于漆园,终老于东明。今生与庄子为伴,岂不美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