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小麦苗情探访

2024-12-30 11:04: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常言道: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我省冬小麦播种之后,气温较之往年偏高,部分地块出现了小麦旺长的情况。全省各地农民与农业部门,合力采取措施进行小麦控旺。如今冬至已过,气温骤降,小麦进入了越冬期。之前控旺成效如何,苗情咋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进行了探访。

墒情好气温高

旺苗比例普遍高

2024年的冬天,冷得格外晚。秋播后,潍坊坊子工业发展区翟家埠村种粮大户王世军经常下地查看小麦长势,对此感受颇深。

“我一共流转了200多亩地,全部种植的是小麦。冬天天气反常,尽管小麦播种时间推迟了,但还是出现了旺长的情况。”王世军介绍道。据气象部门统计,2024年11月以来,潍坊全市平均气温11.6℃,较常年偏高3.6℃。

不仅是潍坊,山东各个市都是如此。单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站站长韩晓明给出了一组数据:秋种以来,单县2024年10月平均气温16.8℃,比历年平均气温偏高1.5℃;日照时数为183.9小时,较历年平均偏多7.1小时。

“气温高,土壤墒情还特别适宜。”韩晓明告诉记者,2024年9月份单县普降大雨,小麦播种时墒情基础较好,有个别地块土壤水分一度达到饱和状态,但面积占比很小,总体可控。

多重影响下,部分地块出现小麦旺长的情况。平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小麦冬前苗情进行了调查,显示23万亩小麦中,一类苗麦田达到了15万亩,占比达到了65%以上;而2023年同样23万亩麦田中,一类苗是13.5万亩,占比只有58%。但旺苗的面积也随之增大,2023年旺苗麦田仅有0.48万亩,占比2%;2024年却达到了2.7万亩,占比达到了11%。

相似的数据,也出现在了我省其他地方。在单县,旺苗麦田占比达到了13.5%;在坊子工业发展区,1.9万亩的麦田中,一类苗的比例在60%以上,旺苗的比例达到了15%左右。

镇压成为

控旺最有效措施

“冬小麦在6℃以上就会不停地分蘖,6℃以下小麦会扎根、壮根。”坊子工业发展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许晓明介绍,除了气温高、墒情好之外,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还包括了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肥水过量以及小麦品种等多个原因。“虽然前期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有个别种植户还是播种过早。他们早播种一是为了早灌溉,二是种完后想着早出去打工。”

“镇压,是控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许晓明继续说,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多次镇压,既能压实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又能对茎叶造成机械适度损伤,抑制麦苗旺长。“镇压需要注意的是,压旺不压弱,弱苗和细苗绝不镇压。”由于墒情好,弱苗细苗数量少,立冬后大多数种植户采取全部镇压的方式来控旺。

对于镇压的好处,坊子工业发展区北李村种植户李桂贤最有发言权。2023年他特意做过一个实验,进行了对比。“我家一共有7亩地,地南北走向,中间有个坑,分成了南北地块。”李桂贤介绍道,“一样的地,一样的播种,一样的施肥,坑北4亩地进行了镇压,坑南3亩地没有镇压。小麦收获时候,镇压的亩产能到1500多斤,没有镇压的只有1280多斤,产量差了200多斤。”而且镇压后的小麦说熟统一熟,有利于统一收割。

同样依靠镇压举措成功实现控旺的,还有单县谢集镇种粮大户朱坤祥。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他对小麦地全部进行了镇压,之前部分旺长的地块,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如今走进麦田,苗高适当,密度适宜,拔出来拿在手中细细观察,出现的分蘖,都是粗孽壮孽有效蘖,根系粗壮,扎根也深。

控旺举措到位

一类苗比重上升

记者了解到,针对小麦旺长的情况,各地农技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将镇压技术措施宣传到户到人,麦田镇压工作做得及时到位,夯实了夏粮丰收基础。

“一类苗与旺苗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一类苗控制不好就会出现旺长,旺苗控制不住,明年就会出现虫害、营养不足等情况,就会变为三类苗甚至更差。”许晓明介绍,如今,坊子工业发展区1.9万亩小麦经过控旺,现在一类苗的比例能到70%以上。

在单县,经过镇压管理,旺苗生长被抑制,目前一类苗的比例上升,达到将近70%,二类苗也逐渐开始改善。

平邑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强介绍,除了有效镇压外,他们还引导农民采取控制肥水、深耕断根、化控处理等举措,苗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在平邑县,目前一类苗的比重能达到70%以上,旺苗比重明显降低。

采访中,无论是农户还是农技部门,都对当前的小麦苗情总结为:墒情好,长势好,是最近这几年苗情最好的一年。农技专家提醒,控旺措施到位后,还要及时关注墒情,如果出现偏干等情况,要及时浇越冬水;如果发现麦田继续出现旺长的情况,要注意及时实施二次镇压。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高亮 孔爱丽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