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增智,沾化发展提质
2024-11-12 16:52:36 发布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客户端
在沾化冬枣首届新品种大赛上,区委副书记陈玉娟(右一)为“优质新品种”和“优良新品种”获奖枣农颁奖。
近日,在第十七届沾化冬枣“十大枣王”争霸赛上,个头、外形罕见的“沾冬3号”(拟命名)成为“枣王”,获得优质新品种奖。这是滨州市沾化区冬枣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成果。
沾化区创新把党建融入发展、融入服务、融入治理、融入民生,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沾化冬枣产业再提质,“沾冬3号”惊艳市场,目前加速推广,“沾冬2号”提前一个半月上市;基层党组织“跨村联建”实现产业联动,带动村民共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成果显著,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党建融入发展
沾化冬枣再提质
深秋,黄升镇大新村新品种冬枣示范园内,冬枣树依旧油亮青翠。
11月1日,记者走进这家示范园时,树上果子已清,但从零散的余果可以看出,这种枣不多见,如乒乓球大小、形状扁圆。
站在枣园里,枣农纪秀梅笑意盈盈,与陪同采访的区、镇干部打招呼。这几年,众多干部、党员、专家频频上门,为示范园提供技术指导、改善灌溉条件、开展农机服务,纪秀梅与他们成了熟人。
如今,她家的冬枣园升级成了高标准的新品种冬枣示范园,园区门前两公里的生产路也硬化了。“树上有枣时,天天都有区里、镇里组织的推广观摩团,这条路可热闹了。”纪秀梅说。
2010年,纪秀梅在一棵“沾冬2号”上发现一个芽变新枝,经过科研院所精心研发培育,如今,示范园里这一新品种扩至3亩、200多株。
“沾冬3号”经济价值巨大。“大家都想尝,只好限购,一次最多买一斤,每斤300元-600元。”纪秀梅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沾冬3号”称重照,单个最大的264克,小的也有30克-50克。
“沾冬3号”发现、培育不易,养护、推广,沾化区上下倾注了很多心血。目前,沾化全区又新增嫁接10个示范园。
加速推广“沾冬3号”,是当地在冬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例证。该区还不断探索新型种植模式,寻找冬枣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8月中旬,下洼镇曹庙村冬枣示范园,枣农陈磊种植的十余亩高标准温室大棚里,“沾冬2号”提前一个半月上市。“每斤价格从50元到200元不等。过去十几亩地收益20万元-30万元,今年超100万元。”陈磊说。
目前,沾化区冬暖棚、棉被棚等现代设施农业正稳步推进。为了应对技术要求,该区以党建为统领,组织田间大课堂、专家进枣园等一系列活动,全区“沾冬2号”种植面积达到了3.3万亩,平均每斤销售价格在20元左右,最高达100元,枣农收入显著提升。
9月22日,在冯家镇冬枣园内,游客在采摘冬枣。
党建融入服务
跨村联建产业联动
芦苇稀落,地泛白碱。富源街道小房村有很多这样的盐碱地,种什么都不收。今年,其中的一块地却“长”出了蚂蚱(东亚飞蝗)。
10月31日,记者走进小房村蚂蚱大棚时,最后一批蚂蚱均已售出,10个大棚已清扫完毕。
蚂蚱养殖是富源街道跨村联建项目。项目以小房村为试点,成立党支部领办的源达飞蝗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1+8+3”项目孵育路径,通过打造1个飞蝗养殖中心,周边8个村庄提供蚂蚱草料的模式,实现多个村庄抱团发展。项目2024—2026年共规划三期,计划建设养殖大棚100个。
源达飞蝗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王振波介绍,大棚养蚂蚱,一年四茬,一个棚一茬收获1000斤-1500斤,每斤13元-15元。
“街道多次组织外出考察、研究论证,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并投入资金完善项目园区水、电、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富源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介绍,目前,飞蝗养殖项目一期实现集体增收52万元,每村平均增收6万余元。
“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将‘跨村联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村党组织工作做出成效。”沾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学利说。
2024年全省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议提出,着力探索完善村庄融合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沾化区结合自身实际,结合“一镇一品”党建品牌进行探索,富源街道、下洼镇即是其中的代表。
下洼镇“枣到家”快递服务站,位于于家三村,由于家党建联合体领办的合作社创办。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入驻了顺丰、邮政、圆通三家快递公司。“去年,一盒5斤的冬枣,邮政EMS省内发货价为6元,今年是4.5元。”11月1日,在快递服务站,于洪科说。
于洪科,于三村党支部书记、于家党建联合体党委书记。他介绍,于一村、于二村、于三村相邻,每个村都是千人左右,家家卖冬枣。过去,村民单门独户发快递不但谈不下价来,商家有时还会随意涨价。于家党建联合体成立后,利用规模优势,把价格压了下来。据统计,截至10月30日,这里共寄出冬枣9173件,村民每件快递减少支出1元左右,村集体每单也有0.5元的收益。初步估算,相比去年,全镇减少快递支出约30万元。
于家党建联合体还以合作社为抓手,推广“五统一+自主”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生产指导、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品牌宣传、统一营销分成和自主技术管理)。“村民自己从河里抽水,1亩枣园浇一次的成本是100元。统一水肥管理后,管道铺到枣园,同样面积浇一次仅需20元。浇树的同时可以加进水溶肥,省了施肥人工成本。”站在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巨大圆形储水罐前,于洪科说,这个设备帮助三个村枣农,一年减少种植成本40余万元,促进联合体增收12万元。
党建融入治理
文艺赋能移风易俗
农业农村部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以及全省“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中,沾化区“丧事简办”“农民减负”经验做法入选。该区另有16家红白理事会分别被评为省、市级优秀红白理事会。
喜事新办,如果不减少喜庆气氛,容易受认可;丧事简办,如果加上庄重礼仪,更易于接受。沾化区富国街道富世社区交通名苑,以支部委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创新以文艺赋能,实现了这两个目标。
王恒奎,富世社区党委书记兼交通名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我们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同时,利用文艺元素,营造氛围,很受欢迎。”王恒奎说,在交通名苑,居民家办喜事,喜庆锣鼓志愿服务队提供免费服务;谁家有丧事,红白理事会带着敬意上门操办,很庄重。
像交通名苑一样,沾化区各镇、街道、社区,以党建为统领,以文艺赋能,创新“文化乡建”,探索出基层善治的新路径。
今年9月,富国街道聘任了4位文艺社区主任(文艺村长),区文联干部赵连珍是其中之一。“文艺社区主任(文艺村长)的职责主要是引导社区、村居开展文艺志愿活动。此前,我就在这个社区为孩子们进行读书指导。”赵连珍说。今年,她共创作了20多部小戏小品。其中,渔鼓戏小品《解铃人》,成为区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小戏小剧展演剧目。
在沾化,移风易俗少见“硬邦邦”的规定,各类文艺精品润物无声。自2022年起,沾化区创新组织开展风物“写起来”文艺志愿服务,取得一系列成果:《甜美下洼等你来》等12首镇歌打包上报的“沾化旋律”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2000余篇优秀文学作品在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一系列文艺作品的感染感召下,全区群众积极响应、参加各种移风易俗行动,青年汉式集体婚礼、“清明网上祭”等新民俗已蔚然成风。
“我们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通过将一大批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艺精品送到群众中,达到以艺移风、以情易俗、润物无声的效果,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滨州市沾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宝玉说。
党建融入民生
“强党建”思维办实事
“党引致富路,福从干中来……”10月31日临近黄昏,下河乡乡村振兴馆,乡歌《福从干中来》正在播放。来此散步的青城村村民宗雪兰听了后很有感触:“路好了,环境也好了。”
“修好群众脚下的路”,是下河乡创新实施“下千户,和万家”党群联户活动成果之一。
“别人走了一辈子的路(柏油路),是我盼了一辈子的路。”看着新修的柏油路,北邵村村民邵广泽激动地说。今年,这个村修了3条村内巷道,共2.8公里,村民雨天出门,不用再脚上沾泥。
“下千户,和万家”是下河乡党建特色品牌,该乡成立137人“一懂两爱”基层干部队伍,精准对接辖区5235户群众,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99条,为群众办实事425件,完成整修路边沟2000米、墙体粉刷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广场3处,还完成了飞线治理、乡村绿化等工作。
像下河乡一样,沾化各乡镇、街道树立“强党建”思维,结合自身实际,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
冯家镇以打造“红帆兴渔·海上冯家”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党委“举红帆”、市场“织红网”、渔村“挂红牌”、党员“争红星”,创新开展“党建+渔业”,走出了一条渔区振兴、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乡村振兴特色渔业样板。
滨海镇以实施村企联建工程为抓手,推进河东村与三峡新能源、三胜村与滨化海源、垛瞿阝村与金盛海洋开展村企共建合作。
大高镇实施“网富工程”,镇财政今年投资800万余元打造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微工厂、渔网展销中心、电商平台,成立渔网协会及党支部、渔网合作社,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幅“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发展新图景正在沾化大地徐徐展开。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秀平 通讯员 贾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