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一小片,带动一整片

2024-11-01 15:50:5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围绕以片区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莒县统筹整合政策、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已展现出“做实一小片、协调一大片、引领一整片”的示范效应。

秋雨如丝,秋风正爽。

莒县龙山镇东方九里睛川,绿色的草坪上,白色的帐篷散落其间。远处,长廊、木屋、田畴间村落静谧,最显眼的就是树木葱茏的山顶,云海翻涌,仿佛给群山披上了一层梦幻的外衣,将山川草木勾勒得如梦似幻。

“4年前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没想到现在成了旅游景点,下着雨都有人来玩。”一大早,龙山镇王家山村村民王翠亮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做早餐、打扫卫生,招呼因东方九里睛川民宿客满被“撵”进村的游客。“天气不好,人少多了,节假日人才叫多,‘十一’假期日客流量达到两万人。”东方九里晴川项目经理张洪郡说。

产业“大丰收”证明,新的“耕耘”方式初见成效。近年来,莒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示范片区为抓手,高标准推进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走出一条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三级“一个群”

需求对接共唱一台戏

坐在采蜜之旅小火车上,穿梭于各色花海中间,呆萌的卡通形象小蜜蜂成为“网红”,蜜蜂文化科普馆、蜂产品参观车间、蜂产品体验中心等一批田野“新村标”拔地而起……很难想象,如今的龙山镇段家河、纪店子等村,数年前还是一个个资源匮乏、村集体收入让人羞于提起的村庄。

嗡嗡乐园里植被茂密,花开不断。

坐落于龙山镇的嗡嗡乐园农文旅项目(以下简称嗡嗡乐),在建设之初就建立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共建共享模式,县、镇和村共同调研论证后,与企业谋定转型思路:共同打造一座以蜜蜂为主题,将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巧妙结合的蜜蜂特色园区。

抓党建,促联建。莒县做好顶层设计,从县级层面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18个行业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乡村振兴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应地在镇级层面成立专班,统筹规划和推进片区建设,让村庄发展从“精准滴灌”迈向“规模匹配”。

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是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三个核心问题。莒县坚持片区化推进、项目化实施、全要素保障,高标准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推动形成制度清晰、责任到底的格局;干部挂钩议思路,企业联村定项目,干部帮扶促推进;县委组织部抽调各相关部门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在项目一线办公、现场推进建设。

游客在嗡嗡乐园里游玩。

探索“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合作模式,以村集体土地、资金入股,变“穷山薄地”为“金山银山”。嗡嗡乐先后与段家河、王家山等村共同打造示范蜂场、非遗工坊等,接着发展以蜜蜂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业,让游客们亲自参与和体验蜂蜜生产的过程。段家河村将160亩土地和集体资金200万元入股嗡嗡乐,每年保底分红30万元,成立了劳务合作社,村民“忙时务农、闲时打工”,年增收20万元以上。

在镇政府的主导下,东方九里晴川、嗡嗡乐等4个农文旅项目还打通内环线、购置小火车,将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构建起集农业、蜂产业、康养、住宿、旅游等于一体的多元产业带。2023年,龙山镇接待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00余万元。

不搞“拉郎配”

要共建共享共赢

盘点片区建设方式,离不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莒县从企业投资项目、安置就业、捐款捐物等传统合作形式,转换为成立公司、股份合作、互联网帮扶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产业能做大、农民能增收、集体有收益、企业有效益”的撬动机制。

产业怎么选?龙头企业的优势领域和村庄产业发展方向要契合。招贤镇作为知名的玫瑰之乡,全镇玫瑰种植户2000余家,面积达8000多亩,带动1万余人就业,但也面临种植模式落后、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招贤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

山东浩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高端鲜切玫瑰为主,落地招贤镇罗庄高效农业示范片区内的武家曲坊村。企业与村庄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共育等方式,织紧企业与村庄的联系纽带。如今,已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武家曲坊村村集体年收入可达70万元,村民也得到了产业分红、土地租金、务工薪金“三块收入”。

机制怎么建?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武家曲坊村党支部书记董学山认为,依托产业园,把村庄的生态资源、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以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叠加到一起,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优势最大化。“我们村和周边村的许多村民已变身产业工人,每天平均收入200元,村民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腰包也一下子鼓了起来。”

招贤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人在采摘番茄。

龙头企业与村庄之间不是“拉郎配对”,而是要让企业、村“两情相悦”,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解决好钱、地、人的问题。

作为与农民贴得最近的农产品企业,一头连着村级生态资源,一头连着企业的产业资本。位于招贤镇的盛润丽博日光温室项目负责人柳君晓告诉记者,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耕、种、管、收、储、运、销“七统一”服务,产业园里租块地,村民就可“拎包开种”,一亩地一年的收益能超过3万元。在此基础上,产业园还为周边农户提供育苗、管理、供应链等服务,变蔬菜种植业“低小散”为抱团发展、集聚发展。

片区为“媒”

撬动农村“增值再造”

产业联育,不同于简单的“1+1”式的“联营”,而是要把空间价值增值作为乡村振兴突破口,激活土地、生态、品牌等资源形成联动效应,聚合产业资本、村民、村集体等多方面资源重构乡村价值,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实现新消费供给。

涵盖12个村的环浮来山农文旅融合片区内,一排排移动育苗床上,绿油油的各种蔬菜苗长势喜人。山东种业(鲁南)数字化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经理于东海介绍,项目总投资2.55亿元,全部建成后,年可育苗7500万株,产值过亿元。

嗡嗡乐园景色如画。

目前项目正在建设科技研发中心、种业人才中心、农业产业交易中心、冷链物流、预制菜基地等。“把做强种业与推动农业有效发展结合,既能打好种业翻身仗,又能促进种业增效、农民增收。”于东海说,公司已与16个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400万元。公司同时整合1500个大棚,实行供应种苗、技术指导、兜底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每个大棚可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关键需要带动乡村资源增值的眼光。山东土地集团(莒县)有限公司投资之前,多次来到王家山、段家河、纪店子等村考察。“虽然是荒山野岭,但自然风光好,又有旅游大道的加持,非常适合农旅融合发展。”张洪郡介绍,公司将30亩平坦地建成大棚,种植草莓、蔬菜,洼地改造成荷塘,可蓄水、可观赏;500亩斜坡地垒成梯田,种植油菜花、向日葵和大豆,同时投资建设露营地,打造全新的民宿基地。

来到碁山镇天成寨村,精品民宿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这里的民宿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都被预订一空。回忆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于家宝印象深刻:“原来道路坑坑洼洼,村里破破烂烂……这么偏僻的地方,基础又这么差,村庄发展该从何入手?”当村子规划进覆盖12个村的“十里茅河·天成古寨”乡村振兴片区时,他们便萌生出让村里的闲置房屋变身精品民宿的想法。镇上引来社会资金,探索出“古村落居游”的乡村营建模式,不仅让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还有租金可收。

“民宿、农家乐、写生基地……村里能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多,大家伙儿在家门口就吃上‘旅游饭’,让钱包鼓起来。”天成寨村村民于兴梅喜上眉梢。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马池涛 郑丽娜 刘栋 尹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