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有了“溢出效应”
2024-10-29 09:01:41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志愿者们到老人(左二)家里,陪老人聊天。 |
路旺原家村的邻里互助圈志愿者们。 |
■ 编者按
老人越来越多,原本资源就欠缺的农村养老面临着更大压力。目前在农村,居家养老比较普遍。为了搞好居家养老,各地都在结合实际进行探索,路旺原家村邻里互助圈的做法,就是其中之一。相较于单纯的养老,它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宣传调解于一体,不仅解决了农村独居、空巢、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还起到了教化、感化、拉近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作用。
每个人都会老,照顾好村里的老人,就是照亮自己的未来。路旺原家村的邻里互助圈,是养老模式的一次创新,也是探索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
回想起2017年的光景,莱州市沙河镇路旺原家村党支部书记原兴顺依旧连连叹气:作为当时江北最大的塑料集散地,村里曾凭借塑料加工和塑料贸易成为有名的富裕村。然而自2017年3月全国上下进行废塑料行业整治,村民自营的塑料加工厂全部关停,村收入锐减80%。村里青壮年都选择到外地打工,留下60岁以上的老人400多位。
之前,村里家家户户开作坊,自个儿关起门来过日子,互助民风比较淡漠,但好在子女都在老人身边,赡养尚不成问题。然而一旦老人与子女分开生活,农村缺少养老资源,失能老人无人照顾等诸多矛盾便暴露出来。
养老,是需要人员参与、资金支持的大命题,当缺钱缺人同时压在肩上时,该怎样把这件事儿扛起来并顺利推进下去?在摸索与实践中,路旺原家村找到了自己的“解题答案”——邻里互助养老模式。
服务时间,一存一取
2017年7月,路旺原家村和烟台爱行礼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成立了中国爱行礼运互助养老平台(简称“爱行礼运—呼助宝”)探索邻里互助的养老模式:动员有能力和有闲暇时间的村民加入邻里互助圈,以5帮1的比例,为每名需要扶助的老人安排邻近的5名志愿者,做日常上门服务。同时,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可将服务时长上传至平台,获得奖励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免费的人工帮扶。除此之外,服务时长也可视为股份,若年底平台实现盈利,部分平台收益会返还给以服务时间入股的村民。
从“各扫门前雪”,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这一转变,原兴顺心里也没底。在邻里互助模式推行前,他找到村里老支书咨询。80多岁的老支书说:“这事儿想办成不容易,但办好了,对村民来说是件好事儿。你只管干,到时候我第一个报名做志愿者!”平台上线运营后,第一批报名的村民就有100多位,这令原兴顺很意外。
村里被扶助的老人,子女经常不在身边,志愿者就隔三岔五到他们家里,帮助料理一下家务,既随时了解老人身体状况,遇到突发情况还能应急。对于智障老人、聋哑老人、五保户、空巢老人,邻里互助圈还会增加志愿者配备,做到每日问安,以防不测。“其实这些老人腿脚都还利落,家里的小活也用不到志愿者去做,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精神上的空虚,日常有人陪着聊聊天,就能很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原兴顺说。
照料生活,应急帮忙
“绍某又来啦!”
“哎,今天正好没啥事,来您儿这多待会儿……”
原金傲、张桂乡老两口都是85岁,常年有病,行动也不便利,住在附近的原绍某,就作为互助圈的志愿者,照顾他们的起居。每天吃过早饭,原绍某就溜达着来到老人家里,烧壶热水、修理小电器,冬天帮着运煤球生炉子,从邻里互助圈组建起来,已这样进行了六七年。
原绍某回忆:“记得有一次原金傲老人摔到了腰,爬不起来,疼得直吆喝,电话打到我这里。我正吃早饭呢,听说这事儿之后筷子一扔,骑上车就去找大夫。我去邻村卫生室请医生,前面等着看病的有五六个。见排队的人这么多,我也怪不好意思,就说‘我是隔壁村邻里互助圈的志愿者,我照顾的那位老人摔着腰了,情况挺急,能不能先去给看看。’没想到现场的人都听说过我们村的互助圈,大家都表示理解,就让医生先跟着我去照顾老人。”
这事并未到此为止。“把大夫接过来,人家给老人又是复位又是上药,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当我准备付医药费的时候,医生摆摆手说,‘我知道你们这个养老平台,志愿者们对村里老人都很好,这次出诊也算是我帮着出点力。’后来,这位医生又来给老人看了两三次腰,一分钱都没要。看外村的人这么认可我们的互助圈,我也很感动。”原绍某说。
不光生活上提供便利,原绍某没事儿就会陪老两口聊天,还领着小学生到老人家中做家务、表演节目,逗老人开心。几年下来,原绍某在老人家里比在自己家里待的时间都长。
志愿服务,多元职能
时间一长,原金傲、张桂乡早就把原绍某当成了一家人,有时候老两口之间闹别扭,他也会前去当调解员。
不光是原金傲老人一家。以前村里因为通道、通水、宅基地、种田等问题,经常出现邻里纠纷,原先都在村委调解。自从有了邻里互助圈,发现苗头,志愿者都及时加入调处,比到村委去调解更快更灵活。
志愿者一边陪伴帮扶,一边以聊天谈心的方式给双方普及法律知识和村规民约。村民和志愿者关系亲了,说啥都能听进去。原兴顺说:“现在邻里之间闹别扭、打架的现象明显减少,遇到问题基本能做到小事不出圈、大事不出村。”
既是互助圈,也是调委会,还是宣传队。每当村里有统一的工作安排或其他方面的通知,就会有志愿者发放和传达,村民有不明白的地方,志愿者都认真讲解;如果村民白天上班不在家,他们就利用早晨、中午或晚上吃饭的时间再入户发放。面对面交流,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各类信息及时传达到位。
互助圈,不仅仅是互助
一开始发动村民参加邻里互助圈时,原国萍的父母都报名当了志愿者。那时候她很不理解父母的做法:自己本身就不喜欢串门,更别说天天到别人家里忙活了。但看着父母每天出去都乐呵呵的,她也就没拦着。
过了几年,原国萍父亲因为生病半边身子动不了,出不了门,从志愿者变成了被扶助人员。有时候父亲头发长了,想出门理发,原国萍一个人也办不了。志愿者了解情况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工具上门,帮老人理发。“有一年下大雪,地上积雪很深,我一大早扛着铁锨往父亲家里去,想给收拾收拾。不曾想到了之后发现,门前早已被志愿者打扫干净了,连屋里的炉子都给烧好了。被这几件事儿感染,所以现在我也当了志愿者。”原国萍告诉记者。
从最开始的100多人报名,到如今全村已经发展到21个邻里互助圈、356名志愿者,共同扶助老人50多名。而且,不仅仅是老人,失能者和半失能者以及带婴儿的妈妈,都可以注册成为扶助对象。在路旺原家村,村民们逐渐把自己的“小家”过成了一个“大家”。
邻里互助,不仅仅是帮助了有需要的人,相互走动间,更对自身起到了教化作用。在互助圈推出之前,村民原绍刚一直是个麻将迷,闲时就找人凑一桌。自从成了平台志愿者,原绍刚好像变了一个人,处处帮助老人和村集体,现在麻将桌上很少再看到他的身影。“之前闲着没事儿,就靠打麻将打发时间,自从有了邻里互助圈,自己生活充实了,而且帮助人的快乐比打麻将快乐得多。”谈起自己的转变,原绍刚讲得很实在。
对于原绍刚来说,参加互助圈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媳妇和婆婆关系一直很紧张,村里做过调解也没有缓和。媳妇也当了志愿者后,在上门帮扶他人时,逐渐摸透了老人们的性格。而婆婆受到志愿者照料,也对儿媳有了改观。几年过去,两人关系缓和了,现如今儿媳也时常上门照料婆婆,一家人找回了和睦气氛。
交谈中,很多村民都提到,邻里在互助过程中,好像早已忘记“时间银行”的目的,不再去纠结存取多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简单的服务时间交换,被更坚固的邻里亲情所代替。
按照平台统计,5年来,村邻里互助圈的志愿者共帮扶老人6000多人次,做村公益15000多人次,志愿者义务付出折合工时5万多小时,按钟点工每小时15元计算,节省村级支出70多万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安臻 通讯员 宋浩 杨斐 史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