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辣椒出口量,何以占全国八成
2024-10-23 15:36:11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0月9日,晨曦微露,胶州市胶东街道于家村的辣椒市场已开始交易。该市场每天早上6点到8点营业,每个摊位也不过两平方米大小,然而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上演的却是一出出精彩的交易大戏。
“辣椒市场年交易量约120万吨,交易总额约160亿元,辣椒产品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在辣椒行业,流传着‘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胶州’的说法。”青岛市辣椒产业商会、胶州辣椒产业协会会长王勇介绍。
胶州并非辣椒主产地,却为何能在辣椒产业稳占鳌头?
红潮回流
内外格局稳定
1964年,胶州市为增加出口项目,从青州市引进羊角椒试种,辣椒产业起步;1978年,胶州市被确定为山东省辣椒生产出口基地;20世纪90年代,胶州市辣椒年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5万亩。
出口需求攀升,而土地资源受限,一场由东向西的辣椒引种种植在山东悄然上演——青岛平度、即墨区为先锋,潍坊高密、诸城紧随其后,聊城冠县,德州武城、宁津等地亦纷纷接棒。不久后,河南、河北、新疆、内蒙古等远方客也慕名而来,他们将种子带回家乡种植。鉴于胶州独特的地缘优势,待辣椒成熟晒干后,再将其运回胶州进行销售、加工和出口。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胶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型干制辣椒加工交易集散地。
如今,虽然本地辣椒种植基本处于空白,但胶州独辟蹊径,形成了“种植在外,育种、加工、贸易在内”的发展格局。每年自10月初起,一股股红色浪潮便从四面八方涌向胶州。据悉,这些辣椒来自覆盖面积超过120万亩的各大产区,其中,新疆、内蒙古、甘肃成为了提供“辣力”支持的主力军。
“‘辣椒耗子’在这其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王勇所称的“辣椒耗子”,是胶州辣椒产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职业。他们就像是远方种植户和本地辣椒加工企业之间的“红娘”,将辣椒从产地运往胶州进行销售,助推整个产业链形成闭环。
王勇告诉记者,胶州的“辣椒耗子”超过2000人,他们不仅是辣椒的搬运工,更是种子的播撒者。
育种焕新
品种独领风骚
10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胶西街道大行一村的青岛三禾农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禾),其育种大棚里皆是茂密的辣椒苗和标记着不同名称的立牌。三禾研究员侯玉杰介绍:“我们每年设置近2000个测配组,历经8-10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顺应胶州辣椒产业的蓬勃兴起,自1998年起,三禾进行业务转型,由种植技术的推广转向辣椒种业研发。“当时用于食品加工的辣椒依赖韩国进口,国内缺乏自主研发的品种。但韩国辣椒品种存在晚熟、坐果不集中等问题,这促使我们踏上了自主育种的道路。”侯玉杰解释。
2004年,三禾通过杂交选育,成功培育出“红龙13号”辣椒。这一品种具有成熟期集中、适合一次性采收,抗病性高等优势,填补了国内自主育种的空白。2018年大规模推广后,打破了韩国干辣椒品种在胶州的垄断地位。
青岛三禾农产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侯玉杰正在查看辣椒长势。
随后,不仅有“红源1号”“红源39号”等优质辣椒品种的相继问世,辣椒的产量、色价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如今,三禾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辣椒品种已达86个,涵盖了色素辣椒、大板椒、线椒三大类。这些品种的辣度范围从0至近9万不等,色泽、香味也各具特色,为辣椒红色素、辣椒粉、辣椒片等不同产品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每年,三禾繁育种子达3万斤,在外“放种”面积近30万亩。
专业深耕
辣香四溢远扬
历时3个多月,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璐璐农机)在辣椒机械领域再次取得突破——针对土耳其客户的独特需求,其将原本仅限于切割干辣椒的切断机,升级为干湿辣椒皆可切割的“全能型选手”,且运行效率实现了近15%的提升。
在胶州,以璐璐农机为代表的辣椒农机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机械功能,提升作业效率,为辣椒加工企业输送着“秘密武器”。
10月11日,青岛永发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辣椒加工机械正忙碌地运转。董事长王玉阁介绍,公司辣椒深加工机械化率已达到95%,现有140多台机械的日加工能力近500吨,这样的加工量,若是依靠纯人工需上万人。
青岛永发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我们每三年就会进行一次机械更新。”王玉阁说,除了更换深加工机械,还会升级色选机、X光机等筛选机器,从“颜值”上“较真儿”,历经20多道工序筛选出更漂亮的辣椒,以更强的专业性提升市场竞争力。
胶州辣椒产业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对出口标准的严格把控上。王勇告诉记者,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出口检测标准,如日本有近500项农残残留检测,且检测项目还在不断更新;而欧洲对矮桩素的要求苛刻至极。因此,辣椒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这些实时更新的标准,并向种植户开出详细的“禁用清单”。
此外,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合农品交易中心)的成立,以及国际性检验检测机构的引入,也为企业快速、便捷地完成出口产品认证提供着强大的支持。
借梯上台
椒业火热全球
2018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落地胶州。2022年3月,上合农品交易中心启动建设,今年7月一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上合农品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交易数据。
10月10日14时,上合农品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交易数据实时跳动:本月成交总金额3672.4万元,干辣椒占比56.36%。“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千亿级辣椒产业平台。”上合农品交易中心总经理李百恩介绍,这里以辣椒产业为核心,致力于挖掘本地头部企业,联合共建集辣椒种业、种植、加工、交易于一体的“蜂王型”辣椒集团。
依托上合示范区的独特优势,上合农品交易中心架起与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与商品流通桥梁,助力企业深入开拓全球市场。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的建设,辣椒产品的交易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市场渠道也得到了有效拓宽。
截至目前,已有115家辣椒及其上下游企业入驻上合农品交易中心。作为其中一员,王勇深感上合农品交易中心提供的全方位支持:“交易中心设有线上交易区、线下交易区、冷链仓储区、综合配套区等功能区域,为辣椒产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政府搭台举办的各类国际化展会,更是为辣椒企业提供了产品展示机会,带来了丰富的市场资源。”
展望未来,李百恩表示,胶州市计划在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跨境农业“订单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胶州市辣椒产业的国际影响力,让胶州的辣椒产业在全球舞台上持续“热辣滚烫”。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刘炳美 何益尼 王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