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农业生产一线需要更多“新质人才”

2024-03-29 16:00:1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它在农业上的体现并不陌生。如今,智能化的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比如畜禽养殖中的监测传感器、农场中的无人驾驶系统等,这些科技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是,在一些实际应用的场景中虽然用上了智能设备,可种养殖指标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

目前,在农业一线生产环节,普遍存在员工老龄化的现象。一些年龄偏大的工人知识体系相对陈旧,延续了经验主义的固有思维,无法让智能化设施更好地服务生产。还有一些涉农企业,虽然引进了高端设备,但由于缺乏高层次人才,工人对使用技术研究不精,缺少创新思维,因此做不到物尽其用。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生产一线,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和使用,都需要更多“新质人才”。

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要健全培训培养机制,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时“充电”,引导其摒弃陈旧思维。可以多组织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精进实操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做到物尽其用。农业从业者也要主动接受教育,拓宽眼界和思维,尽快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在农业领域,从“小白”晋升为“大拿”,通常要耗费较长的培养周期。例如,从一名畜牧兽医毕业生到优秀的技术场长,要经历至少3年的培养。因此,在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现状下,政府和用人单位要搭建好引才留才的桥梁,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和人才管理制度,设立多方面人才关怀和补贴政策,让更多技术性人才愿意留下,做到人尽其才。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