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食用菌生产调查(下)|有“蘑”有样,成绩不俗!

2024-03-22 16:30:0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种植中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这几年,全国行业发展整体情况如何?山东省食用菌种植现状又怎样?发展是否有前景?若想入此行当,大家又需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日前记者采访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东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万鲁长,为大家带来专业的分析与讲解。

行业:

需求不断增加

产值稳步提升

“近年来,尽管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仍保持稳步发展。”万鲁长介绍,目前,我国食用菌种类日渐增多,总产量逐年增加,产业总产值不断提升,社会需求量和消费量不断增长,已初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精深化的发展格局。

万鲁长(中)在基层指导菌菇生产。

不过,由于整体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调整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若想提高我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竞争力,还需积极创建科技支撑和引领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提升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不断优化产品供应链,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化平台和物流网络,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覆盖。

山东:

产量、产值稳居前列

突破、创新层出不穷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不仅是食用菌生产大省,还是出口大省。产量、产值以及出口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采访中,万鲁长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

据2022年统计,山东省食用菌产量为301.31万吨、产值达190.85亿元,分别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222.54万吨)的7.13%和总产值(3887.22亿元)的4.9%;全省食用菌工厂化规模企业数量90余家,工厂化企业年产值达54.2亿元,年产能64.2万吨,占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量(343.68万吨)的18.68%,位居全国前列;出口方面,2022年,全省食用菌总创汇12463.84万美元。香菇、平菇、木耳等菌包(棒)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香菇菌棒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

出口食用菌品类主要有: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蘑菇菌丝、其他蘑菇罐头、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鲜或冷藏的金针菇、干香菇、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干木耳(丝)、鲜或冷藏的香菇、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青岛、淄博、潍坊、临沂、滨州等地。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等近20多个国家地区。

金耳。

猴头菇。

“一组组喜人数据的背后,是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万鲁长介绍,近年来,山东食用菌栽培模式不断创新。多功能恒温生产菇房、高标准周年生产大棚、新型遮阴棚、集装箱式智慧周年生产菇房等新型专用栽培设施以及立体化、周年化、菌菜轮作套种、林菌共生等生产模式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设施生产效益水平进一步提升。现在,山东全省标准化园区达170个,邹城、鱼台、金乡、惠民、冠县、梁山、莘县、定陶等一批主产县、市(区)闻名全国。

尤其是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制优繁工艺和种源维护保藏技术的创建与推行,缓解了工厂化菌种快速退化问题,提升了自给可控水平;增强了食用菌菌种、菌包专业化商品化制备能力。在液体菌种推广应用、菌包专业化生产和外销能力上实现了全国领先。

“近年来,企业专业化制包水平不断提升,工厂化生产和大棚生产两种产业模式由‘并存’转向‘共融’,香菇、平菇、黑木耳、长根菇等品种菌包(棒)专业化生产规模快速增加,且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外销和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产业的亮点和优势。”万鲁长说。

工厂化鹿茸菇。

值得一提的是,种质创新开发和引进,推动了山东省高端珍稀菇类规模生产和工厂化新菇种的丰富发展。传统栽培大宗菇类稳步发展,平菇、金针菇、毛木耳、灵芝等产量居全国前列;效益较高的珍稀菇类产量所占比重提高,有力促进了全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建议:

发展前景虽广阔

种植之先需调研

“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全省食用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过,要想跨入这个行当,还是需要做好充足准备。”万鲁长说。

首先,必须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栽培模式。

地栽杏鲍菇。

山东省食用菌种类日渐增多,其中不乏一些珍稀菇类。近年来,我省食用菌生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平菇、金针菇、黑木耳、毛木耳、香菇、灵芝等优势主栽品种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真姬菇、秀珍菇、银耳、大球盖菇、长根菇、羊肚菌、金耳、鹿茸菇、桑黄等珍稀菇类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栽培品类(菇种)达30余个。但无论选择什么品种,都必须要考虑销路问题。

栽培模式方面,目前,山东省有以下几种:工厂化生产,控温棚生产,冬暖大棚生产,简易拱棚生产,光伏棚生产,移动式智慧方舱菇房生产,新型专用大棚生产以及林菌共生模式、菌菜轮作模式等。食用菌栽培模式不同,其生产条件要求亦不同。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必须考虑生产场地、资金预算等。

其次,建议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指导制菌种、制菌包(料)和出菇等重要环节,从而保证菌品质量。当然,产品产后处理、初加工、包装、储藏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等,也必须考虑到。

万鲁长在基层指导菌菇生产。

“对初入行业的人来说,外出参观学习,进行有益借鉴很有必要。”万鲁长告诉我们,由于食用菌基本上以设施栽培为主,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大的区域性不强,几乎所有品种在全省各地都可栽培。但部分大宗菇类生产具有一定的县域集中发展形势。比如平菇集中在聊城东昌府区,草菇集中在莘县,鸡腿菇集中在平阴,黑木耳集中在东平,毛木耳集中在鱼台,灵芝集中在冠县,香菇集中在惠民,工厂化生产菇种集中在邹城……想要发展哪一类食用菌,可有目的地到相应的区域参观学习。

冠县的灵芝生产大棚,很壮观。

另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已成为山东省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的亮点,像山东雪榕、七河生物、山东农发智慧生物、山东友和、济宁利马、山东恒信生物、定陶茗嘉兴合作社、山东金太阳、青岛益菇园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都十分有特色,有兴趣的种植户可以去看看。

万鲁长在国兴集团调研。

对于正在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企业、合作社和个人,万鲁长也给出了发展建议:

可以通过发展休闲观光、科普教育,通过食用菌菌渣的肥料化、基质化、饲料化、能源化、新材料化等措施,延长产业链,拉伸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增加收益,抵抗风险。

“山东全省食用菌每年产生的各种菌渣有200多万吨,如果将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菌渣饲料、养殖垫料和燃料、栽培基质等,将是一笔不小的收益。”万鲁长说。

专家简介:

万鲁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兼任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食用菌分团联络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山东微生物学会副秘书长,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省企业管理研究会现代高效农业专委会副主任等。39年来主要从事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开发、良种培育优繁、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微生物菌剂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工作,致力于珍优食用菌育种、高效栽培、循环农业及示范推广。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山东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农科院十佳农科人”等荣誉称号。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3项,其中主持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食用菌智慧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省部及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励21项,其中“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长根菇等5种食用菌种质培育与智能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创建”分别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主持制定发布国家行业标准4项、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60余项、省级农业地方技术规程30余项。通过省级审定食用菌品种4个,选育食用菌及农业微生物优良菌株30余个,登记保藏菌株15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5项。编著出版书籍6部,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编制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10多套,列入2012年至2024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10余项。

研究集成多项珍优食用菌高效栽培、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成果,在食用菌高效生产模式与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建立、新型栽培基质和菌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方面创新突出。种质开发和引进推动了我省高端珍稀菇类规模生产和工厂化新菇种丰富发展;主持创建并推行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制优繁工艺和种源维护保藏技术,缓解了工厂化菌种快速退化问题,提升了自给可控水平;增强了食用菌菌种菌包专业化商品化制备能力,推进了我省工厂化与大棚菌业模式由“并存”走向“共融”,为山东省菌业科技进步、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做出了较大贡献。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