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基本工资+绩效”激活大棚工人积极性

2024-03-15 20:03: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3月6日,在桓台县泓基农业专业合作社(下称泓基农业)的西瓜大棚,新城镇崔楼村村民王强穿梭在藤叶间,仔细巡查。最近正是疏瓜阶段,王强格外忙碌。

“坐瓜期要及时疏瓜,控制西瓜数量,保证质量。”说话间,他抓住一根秧,掐掉一个幼瓜,攥在手里。王强介绍,这段时间大约要进行两次疏瓜,自己丝毫不敢懈怠,每天都要巡视上好几圈。

王强每天都要在棚里巡视好几圈。

大棚是合作社建的,农资由合作社提供,产品销售也归合作社管,王强为啥还如此上心?“管理得好,西瓜质量好,俺的绩效也跟着涨呢。”他腼腆一笑。

泓基农业大棚区共有34座温室大棚,种植了黄瓜、西瓜、西红柿等作物。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同时实现节本增效,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让工人的劳动成果与工资正向挂钩。

泓基农业理事长于昌江介绍,大棚工人的工资是按照“基本工资+绩效”的模式发放。基本工资是每天70元的固定费用,待作物收获后,产品只要符合合作社的质量标准,工人还能拿到相应绩效。比如,大棚西瓜每斤提成1至1.2元,大棚黄瓜每斤提成5.5毛,西红柿按照品种,能分得每斤3.8毛至1.2元的提成……

“别看他们是在合作社打工,但管理起来,比自家大棚都用心!”于昌江介绍,根据不同大棚的不同生产进度,工人们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靠自己创造效益。何时做何事,由他们自己把握。

泓基农业理事长于昌江。

“合作社会提供技术指导,工人都很勤快,学得多问得也多。有的早上七点不到就来了,有的到了下班时间也不走。”于昌江笑着说,要是谁不小心掰伤了棚里的一枝一叶,“工人们心疼得恨不得来找他吵!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泓基农业大棚工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棚管得越好,于工人来说,工资越拿越多;于合作社而言,生产成本减少,农产品更加被市场认可,更好销售。

大棚区运用数字化管理技术,通过智慧化系统,能实现自动灌溉、施肥、通风。于昌江补充,为了提高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又将大棚装置进行改造,设计了能自动收放棉被的电动起落装置。

大棚新加了有自动收放棉被的电动起落装置。

“我们使用了椰糠、稻壳为主的有机基质技术,将农作物废弃物转化利用,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于昌江说,在科学种植模式的加持下,工人只要精细管理,定能收入满意。

王强管理的大棚占七分地,一年轮作一茬西瓜和一茬黄瓜。除了这个大棚,他还兼顾了2个西红柿大棚。

王强一共管理了3个大棚。

“大棚西瓜年产量有5000多斤,按照每斤1.2元提成,光绩效能有个6000多元。”王强说,大棚工人的年收入平均能到5万元,当然,照料得越好,或者管理的棚越多,年薪可就不止这些了。

农村大众报记者 孙甲 通讯员 魏夏 许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