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海外市场!山东果品出口,持续“热辣滚烫”

2024-03-11 10:49:0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春回大地,节气更替,催快了山东果品外销的步伐。3月2日,在栖霞市沃尔德果蔬冷藏有限公司内,叉车往来,清洗设备不停运转,工人穿梭搬运、挑选、包装……这些苹果将“搭乘”货轮,运往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山东一直是果品出口大省。如今,越来越多的山东优质水果走出国门,打响了国际名声,成为“国际餐桌”上的“明星产品”。

浓浓的果香背后,有一本怎样的生意经?

从源头起对接国际标准

蒙阴县野店镇新盛村新大地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京堂最近很忙碌。从去年7月起,合作社就有苹果持续不断地发往国外。“我们自己外销的有近50吨,加上替别的外贸公司加工的,半年出口200多吨。”

蒙阴地处沂蒙山区,苹果种植面积6万亩,2023年苹果总产量3.6亿斤,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原产地的规模大小是采购商下订单的重要考量依据。”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滕德富解释。

野店镇果品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6万亩。

蒙阴苹果能够走向国际市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苹果质量和生产标准与国际对接,让山东果品迈过“国际标准”门槛。

“为保证果品质量,我们合作社的3000亩果园全部采取精细化管理。”苏京堂说。在肥料上,合作社就下了很大功夫。他们专门养了1000多只羊,用羊粪、果树枝条等沤制有机肥,目前果园用肥的80%是有机肥。“好肥出好果。我们的果品糖度一年比一年高。”苏京堂说,“2021年在10左右,2022年达到12,2023年提高到15。”

临沂海关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果品出口有许多功课要做。以苹果为例,早在2023年年初,海关就对接新大地,了解种植情况和出口计划,帮助果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果农科学地使用化学品,同时,建好农产品溯源制度和生产记录台账,确保苹果符合各项出口要求。

在出口之前,还要对果园、包装厂的生产车间、冷藏库房、包装物料仓库等设施进行检查。“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就拿果品个数来说,国外客商要求40斤125个果,就是125个,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苏京堂说。

“获得出口包装厂资质,是果品出口的必要条件。”苏京堂同时兼任蒙阴泰航食品有限公司的监事,公司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合作社的苹果就是通过泰航外销的。

“我上了两条加工生产线,共投资400多万元。”苏京堂说。泰航不仅出口新大地的苹果,也为当地其他果农架起了出口的桥梁。

近年来,山东省扎实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全省106个县(市、区)建成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3个市建成示范市。供应端成长起来,客户群体也更加丰富了。2023年,我省出口干鲜瓜果及坚果88.2亿元,增长3.8%。

“卖果品”变“卖品牌”

“出口能打开销量,跟我们栖霞苹果的品牌越来越响有很大关系。”栖霞市沃尔德果蔬冷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涛说。

2021年,栖霞苹果通过层层选拔,搭载神舟十三号飞上太空,成为“太空第一果”。

“在3000斤新品‘富士王’中才挑选了300个苹果,每个苹果在190克-200克之间,果型端正,色泽均匀,表面干净。”说起当年事,山东省唯一一个果品类“独角兽”企业,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泉源”)“掌门人”姜延泉如数家珍。他认为,是好山好水造就了栖霞苹果的优秀品质。“太空第一果”,让海外消费者对“栖霞苹果”有了新的认知。

栖霞果农将苹果粗选后卖给收购商。

2022年,栖霞苹果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一年,肖家夼村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苹果示范村。

2023年6月,烟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式落户栖霞,拓展全链条苹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也是这一年,“一个栖霞苹果轻松掰八瓣”的视频瞬间刷屏,并在全网掀起了徒手挑战掰八瓣苹果的热潮,让脆甜的栖霞苹果火爆出圈。

栖霞果农在采摘苹果。

其实,早在此之前,栖霞苹果就从“卖苹果”跨入“卖品牌”的时代。栖霞是烟台苹果的核心产区,全市苹果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苹果210万吨。作为国家生态涵养区和烟台永续水源地,栖霞独特的水土、适宜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造就了栖霞苹果的独特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种种举措,让栖霞苹果在国外市场的名气更响、市场竞争力更强。栖霞市现有的125家外贸进出口企业中,苹果进出口实绩企业就达39家。2023年完成鲜苹果进出口数量7.8万吨、金额7.7亿元。苹果出口数量、金额分别占全国总数的9.8%、11.2%。

清洗苹果。

想要进军海外市场,既要品质好,还要卖得好。近年来,为让山东果品的金字招牌更响更亮,山东省积极组织果品经营主体走出去,参加境内外国际性农产品展,推销自己的拳头产品。越来越多的山东果品产品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烟台苹果、沾化冬枣、蒙阴蜜桃、莱阳梨,不少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海外消费者所熟知。

吃透国际规则 深耕海外市场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日趋严格,法规更新周期日渐频繁,为确保我省果品走得远、走得好,密切跟踪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的法规更新动态,做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影响的研判预警和政策宣传,成为果品出口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3年10月,(山东栖霞)水果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正式揭牌运行,这是目前我国北方水果产品领域第一个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

据了解,评议基地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果出口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针对性地开展信息预警和通报评议,减轻或消除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水果产业的影响。同时向苹果出口企业和行业协会等通报国外最新技术性贸易措施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为山东苹果出口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为了限制果品进口,很多国家采取了多种技术贸易措施,评议基地建立以后,我们从果园的种植管理,工厂加工管理,车间改造升级,溯源管理等方面提升了管理水平,完善了技术标准,全面提升了出口标准。”评议基地工作人员慕元斌说。

基地的作用逐渐凸显。3月1日,齐鲁泉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苹果进行清洗、分拣、包装。在办结海关通关手续后,这些苹果将乘船发往国外。依靠基地的支持,泉源成功取得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秘鲁等检疫要求严格国家的苹果出口资质,开拓了多元化的水果出口市场。

齐鲁泉源的工人在加工苹果。 

熟悉国际规则更有利于企业获得出口“通行证”。“4年前,我们得知国外市场对秋月梨存在需求,但当时没有符合要求的基地,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从手中溜走。”栖霞德丰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德丰”)公司经理杜永斌介绍。

为扩大保鲜梨出口,当年企业就投资建设了900亩标准化梨基地,全过程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及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同时,烟台海关派出工作小组,为企业详细解读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双边协议、输入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等的要求,确保果品从田间到车间各生产加工环节均符合进口国市场要求。

终于,去年9月,德丰的首个保鲜秋月梨出口注册基地顺利通过评审获批,拿到了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获得出口“通行证”。

拉长产业链 化解市场风险

近年来,山东果品出口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出口规模、品种也逐步扩大。但也应该看到,山东果品出口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栖霞果农在采摘苹果。

采访发现,我省部分初级农产品出口企业出现困难。例如,部分果品订单被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抢走;货款回笼困难,部分企业以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要素为主要驱动的出口模式难以为继。

为什么能被抢走?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东盟传统农业国因自身劳动力成本廉价,而我省部分企业用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5%,产品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下降。

另外,虽然每个县区都有有资质的出口企业,但不少企业没有直接对接海外客商,只是做产品代加工。如我省东部一县的果品,出口日韩主要依托一家大连的经销商,出口东盟主要依托广东、福建经销商。

造成的结果就是,本该享受到的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等规则红利,被外省出口经销商拿走了,生产企业感受不到成本降低和利润增加。

问题怎么解决?“东盟土地成本、用工成本、原料成本低,我们可以和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建立原料生产基地;而在产品附加值方面,我们可以将日韩的深加工技术与国内先进的种植、机械技术结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孔庆峰表示,这是域内国家优势互补,既符合原产地累计规则,又可以形成利益捆绑,拉长产业链条。

采访中,不少企业盼望,针对日韩、东盟等主要出口方向,省级层面多组织一些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为山东企业赢得客户、建立自主销售渠道创造机会。

其实,推介活动一直未停。为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我省已在亚洲、欧洲、非洲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示范省全球路演,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世界食品(深圳)博览会、西雅国际食品展览会(上海)等重点境内国际性展会,帮助企业稳住农产品订单。

原果生产、粗加工的局面也在改变。仅栖霞,已建起苹果深加工企业10多家,生产的苹果粉,苹果脯、苹果脆片、苹果罐头等产品出口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3000万元左右。

梨产业的加工链条也在不断拉长。产梨大县阳信一直支持梨产品深加工企业向产品多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开发出梨醋、梨汁、梨酒、梨花茶、梨木家具等5大类10多个品系,先后建成鸭梨深加工企业9家。

山东果品出口,仍“热辣滚烫”。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栾钦程 张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