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头不占耕地,邢家码头村六任村支书用实际行动坚持了44年
2024-03-07 15:03:1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走进无棣县邢家码头村的集体墓地,只见地面上多处是白白的一层,就像撒了一层盐,不少坟头上也是白花花的,就像披上了一层雪花。村支书邢建华解释说,邢家码头村是退海之地,而这块墓地所在地正是重度盐碱地,老辈人甚至能把这些盐粒子扫起来腌咸菜。
而选择把公墓安排在这样一块几乎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上,是老支书杨会停在1980年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定。据村里的老人杨寿增回忆,44年前,老支书叫上全村各个姓氏的有威望的家族代表,共同商议此事。
“咱村很久以前是一片大海,盐碱化程度高,好地本来就不多。咱们要把能长粮食的好地用来种粮,把寸草不生的孬地建公墓,这样全村人才能吃饱饭。我倡议,尽量不要在耕地里面下葬。”老支书杨会停语重心长的话语令杨寿增至今难以忘怀。而这一倡议很快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
坟头不占耕地,邢家码头村六任村支书用实际行动坚持了44年。
邢家码头村村级田长与民间田长。
从1980年春天邢家码头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村自此不再在耕地下葬,并把此事写进村规民约。截至目前,从第一任村支书杨会停开始执行此事,邢家码头村六任村支书全部坚持“坟头不占耕地”。
邢家码头村位于碣石山镇政府以东2.5公里处,人口413人,耕地面积816亩,是“退海之地”,村里一直有渔民居住,祖祖辈辈会织渔网。
1980年,村两委通过征求意见,在村北1.5公里处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建立了“邢家码头村公墓”。此后,村里的逝者皆埋葬于此。而1978年之前已经在耕地下葬的,通过迁坟或者平坟方式恢复耕地,当时村里甚至掀起了“平坟还耕运动”。据村委会统计,1980年至今,邢家码头村公墓已经埋葬了300余位逝者,总共建起186个坟头。
据邢家码头村现任村支书邢建华测算,1980年至今,因“耕地不下葬”这一村规民约,全村至少节约耕地60余亩,合着每年可多打近100吨粮食。
邢家码头村坚持好地种粮,盐碱地建公墓。经过多年发展,这块重度盐碱地稍有改善。
作为村级田长,邢家码头村现任村支书邢建华不间断巡田。
“农村的坟头大小不一,大的能占一分耕地,小的也得占四平方米,尤其那种栽一圈松树的坟头严重浪费耕地,而坟头与坟头之间几乎也无法耕种。老支书的做法很好,此举我们一定要祖祖辈辈坚持下去,把子孙后代的饭碗守护好。”邢建华坚定地说。
时下,邢家码头村的田野里,小麦正在拔节,昭示着夏日的丰收。去年,全村小麦平均亩产超过1000斤,玉米平均亩产接近2000斤,“退海之地”成功实现“吨半粮”目标。这对于珍惜土地的邢家码头村村民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馈赠。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陈志洪 梁连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