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惊蛰|李恩成:低头看见万物生
2024-03-05 16:44:21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水墨节气廿四卷(叁)
栏目题字 梁文博
编者按: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农历年的第三个节气到来,地下的小虫子要出动了。但对于画家李恩成来说,虫虫们好像从未蛰伏过,一直在他万分珍惜的童年美梦里,在他用绿草织成的满纸锦绣里。
(下图请横屏欣赏)
《春风骀荡》 李恩成
二月底,李恩成去山里挖草根作创作素材用。撩开一片枯黄,贴近地面的小草已经有了绿色。前阵子雨雪滋润导致草根肥美,蓄满了春消息。突然,一只甲虫从土里钻了出来。
惊蛰要到了,万物生。
《西江岸边》 李恩成
18岁那年,李恩成开始当乡村美术老师,课不多。他特别喜欢监考,既在人群之中,又在现象之外,享受天知地知自己知的胡思乱想,身随魂驰去了田野。
35岁那年,在国家画院进修的李恩成按下了时间的暂停键。人生地不熟所带来的疏离感也营造了难得的宁静,他想回去看看童年的自己和小花小草小虫子。他开始写带着青草味儿的文字,收录在个人的画册里。文字的探针探到哪儿,哪儿就如清泉喷涌。
记忆流淌一地,需要忙不迭地收拾。草地、野花、荷塘,纺织娘、磕头虫、蝼蛄、土元、小蚂蚱,还有经常被大人一铲子拍扁的灶马——它们喜食人间烟火,理直气壮地出没灶间,至死不知身犯何事。
(下图请横屏欣赏)
《生灵万物》 李恩成
艺术的第一功能没有多么抽象和高尚,就是留住和唤醒记忆。
世上很多事都因违和而平添了趣味,比如笔墨娟秀的李恩成,真人是个黑大个儿。不经常写生的时候他会白一点,家里养的小虫子看他会觉得面善。他享受和虫子们的相处,也伤心于有些标本在北方干燥的空气中粉成了渣渣。生命留不住,皮囊也如此啊。
转眼看到桌上墙上的画,似乎一切都得到了弥补。那些来自低视角的草间图景,呈现一种永恒的欢愉,长草纤细而密集,拢住满纸清梦,绿得温柔又铺张;花朵轻盈如彩羽,昆虫精致作画眼,美得让人不想说话。你会连人带心一块儿被吸进去,成了那个躺在原野闻花香、透过草缝看天光的人。
李恩成和所有观画者,恐怕都巴不得扑进那画里衔着草棍打滚,有时用喉咙笑,有时只用眼睛笑。
《丛翠》 李恩成
深的浅的纯的粉的绿,在绢上或半生熟的纸上积线成面,画着平平无奇的事物,不刻意制造冲突,不强求他山之石,却是天地间最熨帖之物,成为不发一言的疗愈上品,就像喜多郎或久石让的音乐。
踏过技法之阶呈现疗愈功效,是绘画的使命。此处,绘画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我们在现实的不堪面前垂头丧气时,这个功能就更为重要了,可以让那些看起来毫不合理的希望变得有指望,甚至,那希望好像触手可及。
由此看,这类画是带着充满关怀的高情商出现的。
《丛翠》局部 李恩成
人喜欢生活在别处,忽略甚至厌倦习以为常的身边事。李恩成的可贵在于,他只用魔杖从冥想盆中挑出了几缕旧念想,还原了普通事物的最初模样,就那么打动人心。或者,正因为那记忆是最初的,是用还未污染的眼睛看还未污染的世界又装进还未污染的心,往后余生不可再得,才更显珍贵。这欢愉美好的盛宴不是画家一个人的,所有人都可在画中宴请童年的自己。
《活色生香》 李恩成
之所以要抛开技法,首先是因为,技法是很多画家已经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是他们已纯熟到随心所欲的东西;其二,正如阿兰·德波顿所说:“我们失败,原因可能不是欠缺技术,而是缺乏希望。”画画与人生皆如此。
有时,不想表达什么的表达才更值得注意,那多半是最可贵的真实。“已著芭蕉喻此身,木人花鸟岂知春”,这是宋代李处权的诗句,其中有对世人的失望,但他仍愿意表达。我们知道草木喻人乃一厢情愿,我们看到的和表达的,是用自己的认知与意愿有选择地提炼过的真实——不是真实的世界,但起码是相对真实的自己,更是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自己。就像李恩成的画,猛一看很真实,细看会发现,那种高度提纯的颜色和用心经营的位置其实很不写实,只是画家自己的真实。这个境界的变化,又可以套用宋代青原行思“看山不是山”的那一串尽人皆知的理论了。
李处权诗中又说:“他家自定无生灭,此物何尝有故新。”我们认识到宇宙的永恒和自己的渺小就会谦卑下来,在体验与接纳中获得心灵安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借一草一木而知春。此物何尝有故新,所以不用大惊小怪,与自然成为彼此的守护者直到终了,就可满足了。
41岁那年,画了许多虫草的李恩成又开始回头认真研究真正的虫子,离他最喜欢的那个世界和自己,仿佛越来越近了。他家里一直有蝈蝈,也不嫌聒噪。他也从网上买虫子,偶尔还会碰见冬眠刚醒的虫兄,人虫相对,一个惊,一个喜。因为一直有虫虫作伴,对于李恩成来讲,惊蛰的意义反而不那么明显了,若是没有春雷提醒,他恐怕会以为一直在春天里。
无雷也罢,无雨也可,都不妨碍他遇见那只甲壳虫。
暖风乍起时,心中一动,这就是雷。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可可
李恩成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主席团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山东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六批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画院专职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