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过大年|年货提前购,花袄重回“潮流一线”
2024-01-18 08:45:2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每月农历逢三逢八,胶州市铺集镇大集总是热闹非凡。1月9日,即将进入腊月,年前大集上的年货越发丰富。人群熙来攘往,叫卖声此起彼伏,大集在寒冷的冬日急剧升温。
逢三逢八,铺集镇逢集。
历史上,铺集镇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县,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铺集”。其地理位置与胶州、高密、诸城各距七十里,因此也被称为“三七铺”或“七十里铺”。铺集大集,则是胶州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农村集市之一。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每逢铺集大集,很多人往往是头一天赶来,先住一晚,第二天集中采买,第三天再返回,所以镇上的小型旅馆、饭店非常兴旺。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出行也更加方便,一些外地商贩和村民仍沿袭了到这儿赶集的习惯,大集上始终活跃着胶州、高密、诸城三市的人。跨市赶集,屡见不鲜。
“从高密过来,开车只要半小时,很方便。”卖碗碟的商户、高密人王锡臣说。今年的“年味儿”有些提前,还没进腊月,不少村民就开始购置新碗新筷,王锡臣的生意明显红火了起来。
王锡臣(右)的碗碟生意提前红火了起来。
“小嫚儿,你拿M码就行了,穿上多合身!”距离王锡臣的摊位不远处,一家卖棉袄的摊位人气正旺,摊主张良正忙着给顾客赵女士拿衣服。赵女士是位“00后”,她挑选了一件正红色带白色毛绒边的棉袄,准备过年穿。
张良(右)正忙着给顾客拿衣服。
摊位前的人络绎不绝,很快,几个款式的花棉袄就断码了。在大集上卖了20多年衣服,张良明显感觉到,花棉袄今年似乎重新“杀回”了潮流一线。
“花棉袄面料柔软、保暖性好,现在做的版型也不错,妥妥的御寒神器!”赵女士说,身边许多人都添置了各式各样的花棉袄,大多是90后和00后。真验证了那句“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花棉袄更有性价比”。
张良表示,现在村民的生活真是好了,从摊位的两次大热销就能看出。“一次是入冬后,先买一件御寒;一次是过年前,款式上新,他们就会再添件新的,可能也不止一件。”他笑笑说。
花棉袄今年重回“潮流一线”。
在胶东地区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有炕。过年换炕席是当地必不可少的风俗。卖炕席的摊位通常摆在通往大集的马路两侧,彩色的炕席铺开尤其亮眼,方便行人顺手捎上一件。
与王锡臣遇到的情况相似,今年村民采购炕席的时间也提前了。一上午过去,几种含牡丹、鲤鱼元素的炕席款式已经脱销。
村民提前采买炕席。
“过去,大集上卖的炕席是手工编织的高粱席和苇席,后来干编织的人越来越少,集上渐渐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地板革或PVC材质的炕席。”前来购买炕席的小屯村村民李先生表示,这种环保炕革美观实用,价格便宜,换新也不心疼。
在当地,红蜡烛和黄香是过年祭祖的必备品。近些年,随着移风易俗的推进,许多村民将红蜡和黄香换成了电子香和电子烛台,大集上卖电子祭祀用品的摊位也多了。
“家里的电子烛台坏了一个附件,今天花两块钱又买了一个,回去安上接着用,又经济又环保。”铺集镇村民李先生说。成交的间隙,他在摊位前来回踱步,打量着货摊上各式的电子祭祀产品,小声嘀咕:“现在都做得这么高级了。”
2016年,铺集大集升级改造,硬化路面,建设大棚。大集租赁的摊位有300多个,零散摊位有三四百个,是胶州西南乡首个封闭式市场。如今的铺集大集,不仅承担着商品交易的功能,还成为了农民娱乐和社会交际的主要场所。
铺集大集,不仅承担着商品交易的功能,还成为了农民娱乐和社会交际的主要场所。
眼下进入年集,上年纪的老人悠哉游哉,爱采购的妇女匆匆忙忙,赶时髦的青年步履轻盈。他们在大集上转着,货比三家,询价砍价。即使空手而归也无妨,因为来的人不全是为了买卖,或许是来看光景,或许是赶个热闹。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李颖慧 唐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