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设施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来了
2024-01-02 18:18:1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编者按
设施水果产业是我省农业传统优势产业,在提升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防灾减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设施水果安全生产,保障市场新鲜水果供应和果农稳定增收,近日,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设施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
草莓
1.调优设施环境
设施内适宜温度,开花期22℃—25℃,采果期20℃—25℃,各阶段夜间温度不能低于5℃,适宜空气湿度50%—60%。当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应采取加温措施;加强通风换气,冰雪天气也要在中午气温较高时适当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防止氨气等有毒气体危害。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有条件的可进行傍晚和夜间补光。
2.科学肥水管理
草莓花序果实膨大期和顶果开始采摘时,要重视肥水管理,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按照少量多次原则。肥料种类以不含氯高钾水溶性肥为宜,间隔7—10天追施一次,每茬果冲施1—2次水溶硅肥。叶面肥可采用氨基酸+高钾肥+水溶硅,间隔7—10天,喷施时间在下午2点以后,利于增加肥效,并要避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正常生长期70%,结果期80%。浇水时不要直接浇冷水,宜将水放到蓄水池,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
3.严格植株管理
为减少养分消耗,应及时摘除花梗、老叶、病叶、匍匐茎,疏去过短果梗、小花、僵果和畸形果。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两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一般每个花序保留3—5个果,植株长势强的可适当多保留1—2个果,功能叶每株留10—12个左右。采果后花序要及时去掉。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应严控植株旺长。
4.精细花果管理
草莓开花时,要及时放蜂促进授粉坐果。每个花序留花2—4朵,依据生产目标确定留果量,疏除畸形果、病果。果实膨大后逐渐下垂在地面上,容易造成果面不卫生或地下害虫咬果、烂果,可将梳理好的稻草或者芒苇、山草等平铺在花下,用来托果。着色期进行转果,保证着色均匀。
5.强化绿色防控
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螨类和蚜虫等,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清洁田园,加强温湿度调控,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保证果品优质安全生产。
大樱桃
1.调优设施环境
设施内适宜温湿度,萌芽期白天10℃—22℃,夜晚7℃—10℃,空气湿度60%—80%;花期白天16℃—20℃,夜晚5℃—8℃,空气湿度40%—50%;果实采收期白天23℃—25℃,夜晚10℃—15℃,空气湿度40%—60%。生产中建议通过草苫(棉被)揭放、放风、人工加温等措施调控设施内温度;采取增减灌水次数,加强通风排湿,地面覆盖地膜等办法调控设施内湿度;采用及时揭盖草苫(棉被)、清除棚膜上灰尘杂物等措施,保持棚膜清洁,增加光照。如遇连续阴雨雪或低温天气,应安装大棚补光灯,人为增加光照。
2.科学肥水管理
按照适地适树、少量多次原则,提倡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萌芽前,喷完破眠剂当天浇一次透水;土壤温度上升到12℃—15℃时,结合灌水,冲施矿源黄腐酸钾、微生物菌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等。开花前,浇1次小水,可施入适量的促根肥,促进根系生长。果实第一次膨大期冲施含黄腐酸或者硅元素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第二次膨大期冲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性肥,盛果期大树冲施10—20千克/亩,间隔7—10天冲施1次。果实着色至成熟期,控制灌水量和氮肥用量。谢花后,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海藻酸类、腐殖酸类叶面肥,间隔7—10天喷施1次。
3.严格植株管理
休眠期,以疏枝和回缩为主调节树势,改善冠层通风透光性。萌芽期,剪除未萌芽的死枝,抹除过多和过密的芽。果实发育期,调控幼果、叶片和新梢之间的营养竞争关系;第一次膨大期,新梢留7—8片大叶摘心,坐果量多的部位长出的新梢,可以晚摘心或者不摘心;坐果量少的部位长出的新梢,应早摘心;对于过密的新梢,适当进行疏除。果实第二次膨大期,新梢进行反复摘心,控制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对于徒长枝条,要及时疏除。采收后适度修剪,疏除影响树冠内光照的枝,提高花芽质量。
4.精细花果管理
打破休眠。升温前1—2天,全树均匀喷施50%单氰胺60—80倍液。浓度根据树势而定,旺树、满足休眠期、整棚新栽植的树,可以不喷;新补栽的树,降低浓度。
保障坐果。设施内配置授粉树的,在花露白时放蜂辅助授粉,花期采取喷硼肥、壳聚糖、壳寡糖等措施提高坐果率;自花不结实单一品种栽植的,选用在樱桃上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辅助坐果。
清除花瓣花萼。谢花至花萼脱落期,用吹风机吹掉未落的花瓣和花萼,或者用橡皮锤人工震落,防止花瓣和花萼附着在幼果上,干枯后易滋生病菌,引起花腐病、果腐病。
精准留花留果。大蕾期,及时疏除过密的花蕾,一个结果部位留10—12朵花为宜;盛花末期,疏除未开的花。花萼脱落后至硬核前及时疏果,疏除畸形果、小果、病虫果、密集果等,保证每个优质花芽留2—3个果,兼顾果实在主枝上的均匀分布。
强化绿色防控。设施樱桃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腐病、黑斑病、叶斑病、褐斑病、穿孔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白蜘蛛等。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化学药剂,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
桃
1.调优设施环境
白天温度,催芽及萌芽期为15℃—20℃,花期为18℃—22℃,花后至采收期为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夜间温度,开花前为5℃—10℃,花期至硬核期为10℃—15℃,硬核至采收期为15℃—18℃。湿度,花期控制在50%—60%,展叶后控制在70%以下。
2.科学肥水管理
重视秋施基肥和水溶肥施用。果实第一次膨大期追施氨基酸水溶肥+水溶钙肥,硬核期追施平衡水溶肥,第二次膨大初期追施高钾水溶肥+氨基酸水溶肥+水溶硅肥。结合追肥浇小水,其它时间视墒情浇水,忌大水漫灌。
3.精细花果管理
加强授粉管理。尽量利用蜜蜂传粉,蜂箱放置于温室西头,蜂口朝东,可提早蜜蜂出蜂时间。蜜蜂在15℃—23℃范围内均能活动,效率高且省工省力。必要时采用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疏果。不疏花,适当推迟疏果时间(硬核初期),疏去并生果、畸形果,保留发育正常的大果,长果枝留4—5个,中果枝留3—4个,短果枝留2—3个。硬核后期定果。
提高昼夜温差。果实着色期保持15℃—18℃的昼夜温差,促进着色及成熟。
4.严格树体管理
控制新梢旺长。萌芽后及时抹去背上芽,新梢长至15厘米—20厘米时,多次摘心控制旺长。盛花后10天,结合新梢摘心,可喷布15%PP333 300—500倍液激素控长。
吊枝。用16号铁丝在棚内结成2米×2米的网格,距地面1.8米,用细绳把下垂的长枝拉到树冠上成斜立枝,把长果枝调整到缺枝空间,细绳系到铁丝上。
合理修剪。每个骨干枝延长头只保留1枝适当方向的旺长新梢,其余疏掉。回缩生长过旺的结果枝,果台梢前只留1个平斜新梢。疏除无果枝,适当短截部分遮光新梢。
5.强化绿色防控
设施桃主要做好蚜虫、红蜘蛛、穿孔病等的防控。花期前10天及盛花期后,全园开展2次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强化农业、物理和生物等绿色防控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葡萄
1.调优设施环境
催芽期。催芽期需要缓慢升温,使气温和地温协调上升,以利于花序发育和整齐萌芽。第一周,白天15℃—20℃,夜间5℃—10℃;第二周,白天15℃—20℃,夜间7℃—12℃;第三周开始到萌芽,白天20℃—25℃,夜间10℃—15℃。催芽期一般持续25—30天。
新梢生长期。为使萌发的新梢正常生长和花穗正常发育,此期应保持白天20℃—25℃,夜间10℃—15℃。新梢生长期一般持续40—50天。
花期。温度对开花、授粉和花粉管的萌发至关重要,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开花坐果。此期应保持白天22℃—26℃,夜间15℃—20℃。花期一般持续7—15天。
幼果膨大期。幼果膨大期是果肉细胞分裂和膨大的关键时期,温度控制不好会影响果粒大小和一致性,此期应控制在白天25℃—28℃,夜间20℃—22℃。幼果膨大期通常持续30—40天。
硬核期、转色期到成熟期。幼果膨大期后有10—20天的硬核期(因品种而异),之后是转色期和成熟期,适当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形成和果实成熟,适宜温度为白天28℃—32℃,夜间14℃—16℃。
2.科学肥水管理
按照基肥为主、适时追肥原则进行施肥。催芽期每亩施用10公斤尿素或相当氮肥来促进萌芽整齐,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80%;新梢生长期和花期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至60%—70%,避免过度旺长和坐果不良;幼果膨大期是水肥需求较大的时期,应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灌水时可施入以氮素为主的速效肥,适当添加磷、钾和钙;硬核期后适当控水,土壤含水量不宜超过60%;转色期前每亩施10公斤磷酸二氢钾,后期不再施肥。
3.精细花果管理
根据不同品种特点采取适当管理措施,花前进行定穗,一般每个结果枝保留1穗果,弱枝不留果,花期保持适当干燥以提高坐果率,无核化处理品种可在满花后1—3天进行无核化处理,坐果后进行疏果,亩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可获得较好品质。
4.强化绿色防控
设施葡萄易发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绿盲蝽和斑衣蜡蝉等。绿盲蝽和斑衣蜡蝉可以在前期用吡虫啉或菊酯类农药防治;白粉病可在前期喷低浓度的石硫合剂(0.2—0.3波美度),后期用粉锈宁、戊唑醇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腐霉利、异菌脲或丙环唑进行防治。彻底清洁田园、提高结果部位、合理留梢,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
■特别提醒
加强灾害预警,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雨雪、倒春寒、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易对设施水果生产造成影响,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谋划应急预案,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全力保障设施水果安全生产。
及时加固修缮设施
采用多层覆盖、紧闭棚膜等措施提高棚室保温性能。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天气,要及时排涝降渍、清沟排水,在天气转好时,适当增施磷钾肥、生物肥,促进恢复生长,注意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在雾霾和连阴天,设施大棚、日光温室应注意除湿保温,天气转好时及时通风降湿,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加热、补光措施,促进植株生长。
及时抢修因灾受损设施
大棚遭遇雨雪、大风天气垮塌后,受灾主体应在第一时间拍照留证,以便后期申报农业保险理赔和各类灾情认定。随后对大棚进行整体检查,受损较为严重失去保温功能的,要先将已冻死或被砸死的苗体或树体移除。还未倒塌的大棚棚体不可盲目掀开,要根据受灾状况选择加盖薄膜或加固大棚支撑结构,适当增加保温设施,并适当选择增施肥料。
文章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编辑/策划:窦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