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踩高跷、抬芯子、轱辘担……海庙村的扮玩传承上百年
2023-10-12 14:13:0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弯腰拾起轱辘担,两手托在肩膀上,啦嘀嗒、啦嘀嗒,来到海庙村看一看……”伴着同伴的唱和,刘雪琴边唱着词,边把扎花带彩绸的轱辘担挑在了肩头,随着扁担的上下颤动,欢快舞动起来。
9月27日,在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海庙村委会边的文化广场上,村妇联主任刘雪琴又和同伴练开了传统轱辘担。
刘雪琴(图左)和同伴练习轱辘担。
“我们村搞扮玩的历史太久了,听村里老人说是从百多年前的清末就开始了,踩高跷、划旱船、抬芯子、轱辘担也就一代代的从那时候开始传承下来。近些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只要市里搞民间文化表演,我们村就一准代表淄川参加活动。另外我们村里除了冬天扮玩,还在夏天搞起了纳凉晚会,已经办了5届了。我们村共有1685人,光常年参加村里各种文化活动的就有300多人。”刘雪琴自豪地介绍道。
海庙村元宵晚会。
海庙村纳凉晚会剧照。
2011年,淄川区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任上退休回村居住的李绍儒,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身兼数职。搞扮玩、编排村里的大型歌舞、村合唱团、纳凉晚会的排练都离不开他。2018年他还挑头办起了淄川区老年大学海庙村分校,系统教授村民们声乐、乐器、歌舞技能和知识。目前,这个分校已经有三四百人参加过培训。
“我打小就爱唱爱跳,是我们村里扮玩、踩高跷的主要演员。年轻时我还当过村里的宣传队队长,在镇里干过宣传队……退休回来后,我这算是又干上了村宣传队的队长了。今年我们村还承办了全镇‘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 李绍儒笑着说道。
“轱辘担的调子是传统的,但是我们每年都会结合当下形势、村里的宣传要求填上新词,唱给村民听。我们村里的高跷队也是远近闻名,一直能代表着淄川区的水平。村里人是打心里爱扮玩,爱搞文艺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李炳胜说道,村民陈雷吉今年67岁,从9岁开始踩高跷,到现在扮玩都还要上场。“今年春上,他5岁的小孙女陈敬一也上场踩高跷了,这一老一小,真是骨子里就爱这个,家里人拦都拦不住他们……今年4岁的牛瑞文,还在幼儿园上学,是村里最小的高跷队员。”
高跷表演。
高跷表演。
村里的孩子们也踩上了高跷。
海庙村村两委对文化活动非常支持,近两年,每年都投入近10万元,升级服装、道具、音响设备。村里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多种健身器材,还有篮球场。建设了独立的文化大院,设置综合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文化历史展室等。还投资建设了村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乒乓球室、扑克麻将室等。文化活动搞的好,村民心劲就齐,村里各项工作也跟着一块提升。目前该村先后获得了市文体健身特色村、区级文明村、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轱辘担和稍远处的芯子表演。
海庙村每年扮玩活动需要的高跷、旱船等都是村民自己制作的。村里还有位77岁的老艺人李炳德,专门设计制作各种芯子道具。从60年代开始,老人就构思设计制作芯子,所使用的材料也逐步从木材过渡到了钢管钢材。每年的芯子从设计主题、挑选演员、购买服装和材料、指挥排练他都一直亲力亲为。他最近的作品《嫦娥奔月》就表达了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祝福。“我们村的芯子队伍现在有20多人了,看着孩子们争着参加表演,我们这芯子是后继有人啦!”李炳德开心地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闫盛霆 郗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