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引发的喜与忧

2023-09-22 16:42:1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编者按

这两年,预制菜日渐流行,其争议也不断出现。近日,关于学校统一配餐引入预制菜一事引起热议,更是登上热搜榜。不少家长担心,学校的统一配餐中若含有预制菜,可能对学生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向来备受关注,预制菜有哪些优缺点?是否适合进入校园,尤其是否适合学生长期食用?你点的外卖,是不是用了预制菜?

当你在餐馆酒店里也吃不到新鲜出锅、带着烟火气的菜肴时,你对预制菜是爱呢,还是恨呢?

——预制菜进校园为何引争议?

近日,有视频称,某学校给学生的饭菜都是预制菜,每份饭菜都剩下很多,事件引发广泛热议。“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

这两年,预制菜日渐流行,其争议也不断出现。预制菜在营养、健康、安全方面差在哪儿,为何频频引起争议?预制菜能不能吃,怎么吃更健康?

预包装的成品

或半成品菜肴

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预制菜一般分为四类:即食食品: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食品:如速冻汤圆、速冻饺子、自热火锅;即烹食品:就是半成品菜肴,在锅里一加热就可以食用;即配食品:最常见的是各种沙拉、免洗免切的净菜。

由于是半成品和成品,预制菜制作效率较高,拿出来稍微热一下,开袋即食,因此受到一些人的青睐。

关于预制菜的担心

涉及多个方面

央广网发布了一则#你对预制菜进校园最担心哪一点#的投票,有超过41%的网友选择了“‘科技与狠活’影响孩子长身体”,有超过21%的网友选择了,“预制菜大都高盐、高油、高脂肪会增加肥胖风险”。

一些消费者也担心,为了保鲜,提前做好的预制菜中会添加防腐剂,相对于现制菜,预制菜营养成分流失严重等。

专业人士认为,根据现行的生产工艺,很多预制菜产品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相比于肉类,蔬菜类在加工过程中营养可能流失多一些。不过,消费者在购买时还应重点关注预制菜中的盐、油、糖含量。

(1)防腐剂

防腐剂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延缓或抑制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长期食用防腐剂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不少人对预制菜有抵触心理的原因。

实际上,食材经过高温烹饪后,再通过超低温冷冻,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只要其后续的运输、存储等环节符合冷链要求,不需防腐剂也能保鲜。

而且如果含有防腐剂,配料表里必须标明。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关注配料表里是否含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根据自身需求购买。

(2)营养成分流失

关于预制菜是否有营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餐饮管理系主任姜慧表示,经过前期预加工的肉类预制菜,如酸菜鱼,其实和自己在家做的效果差不多,只是整个过程更标准化、工业化。

而蔬菜类在加工过程中营养可能流失多一些。事实上,在家炒菜也不可避免会有营养素流失,预制菜中菜品的营养素流失也是必然。

不过,她也强调,特别在意营养问题的人最好还是购买新鲜原材料自行制作。

(3)高盐高油高糖

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达到短期保鲜效果,很多预制菜里钠含量超标,有的100克食物里含钠1500毫克,若以一份重量200克的预制菜计算,吃一份预制菜就超过一天的摄入标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一般食盐中钠含量约40%,也即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

除了钠含量超标,一些预制菜还有重油重糖等情况。

如何让预制菜

成为放心菜

湖南省胸科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技师张胜康认为,对于预制菜来说,只要注重适当的营养搭配,也是能做到营养健康饮食的,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额外搭配果蔬,自备适合生吃的新鲜果蔬、全谷杂粮、奶制品、坚果等食物。比如早上吃燕麦片,晚上多吃绿叶菜。

(2)选择品质有保障的商家规范生产的预制菜,注意包装上标明的保存、食用方法,以免食物因操作不当而变质。

(3)选择清淡口味的预制菜,有些预制菜油多盐多糖多,尽量选择做法简单,口味清淡的饭菜。主食中能加点红薯、玉米、芋头等杂粮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4)每天最多吃一餐预制菜,其余两餐自主烹饪,清淡为主,“弥补”预制菜可能过咸的问题。

预制菜

能否进校园

有网友表示,不反对预制菜,但坚决反对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进校园必须经由家长与师生们的知情、同意。

有三甲医院主治医师表示,预制菜相比新鲜菜品来说没有那么安全,维生素方面也没有那么丰富,少量食用预制菜对孩子的影响不大,但不建议长期食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表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学生营养餐都会采用一些预制的半成品甚至成品,因为这样能够降低学校管理和加工的难度,食物的质量也更容易控制。所以对于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应当加强管理,而不是恐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当前在顶层设计方面还有所欠缺,对预制菜行业尚未设立准入门槛,同时在标准体系、质量内控体系等方面基本也无法可循。所以从目前情况看,首先要推动行业标准出台,考虑食品安全以及营养和风味保障等,之后再谈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

——说说预制菜的优缺点

受大多数人欢迎的预制菜,并非因为快捷就能十全十美了,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瑕疵之处。

优点:

①预制菜和一般家庭做菜的区别就在于,免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等程序,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准备食物和烹调,省去了很多的精力,十分便捷。

②对于餐饮经营者来说,预制菜还能更大程度地节约人力、空间和成本,而且出餐快,食客无需等待过长时间,尤其是对于外卖来说优势明显。

③食品安全相对更有保障:相对于餐饮门店,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制菜在食材方面会更为安全可靠。

2022年4月27日,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在南京正式发布,从食品原料采购、制作加工、包装要求、保质期及最佳品尝期、贮存、配送等环节进行规范,还鼓励食品原料可溯源。

2022年6月17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淮安市召开,并制定了《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这让预制菜市场逐渐变得更加规范起来,食材原料的安全性更高。

①对于家庭来讲,如果预制菜成为了每天三餐的主要选择,将会让家庭缺少烟火气,体会不到完整的烹调仪式感。

②预制菜的口味都是统一的,不能实现口味私人化,无法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比如吃一道红烧狮子头,如果选择预制菜,无论你是在家吃还是点外卖,都是一个味道,品尝不到“妈妈的味道或家的味道”。

③口感上不如新鲜出锅的菜肴,毕竟它的原料已经被加热处理过一次了,而食客买到手以后还要经过二次加热,口感上会受到影响。

④再有,很多预制菜都是经过冷冻保存的,在冷冻的过程中水分凝结的冰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食物的口感和质地,会让食物吃起来有点“粉”。

⑤预制菜在口味上可能不及新鲜菜肴。有人对市售现炒鱼香肉丝和料理包鱼香肉丝的风味做了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在整体上的“鱼香”风味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对鱼香肉丝中“鱼香”和“肉”香气具有重要贡献,料理包的鱼香肉丝中杂环化合物检出的种类虽然多于市售菜肴,但含量均较低,导致一些特定的风味物质难以形成,致使料理包中的肉香及发酵香气低于市售菜肴。

⑥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大多数预制菜为荤食,即便有蔬菜,种类也有一定的限制,常见的都是胡萝卜、豌豆、笋、土豆等储存时间长又不易变色的蔬菜,缺乏绿叶菜。

——饭店使用预制菜,应该提前说一声

不久前,浙江杭州一对新人为了能给亲朋好友留下一场难忘的婚宴,特意选了市区一家知名酒店,定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宴会套餐,但婚宴后新人被亲友悄悄告知:婚宴性价比不高,16道菜有七成是预制菜。

这对新人在网上发文“吐槽”后,立即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

近年来,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预制菜企业注册量已达6.2万家。近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提到,“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市场扩张的同时,涉预制菜的争议不少。

记者采访发现,预制菜已渗透至线上线下不少饭店。采访中,很多消费者说,去饭店吃饭就是想吃点新鲜的、大厨现做的,结果一些饭店用了预制菜,“少了点儿感觉”。而很多外卖,更是“料理包”加热一下就出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目前国家没有预制菜的标准,半成品菜、预配菜、中央厨房供货等能否都归类到预制菜中,现在尚存争议。

受访专家认为,由于缺乏统一执行标准,市场上的预制菜品质良莠不齐,催生了菜品质量难保证、标识不详细、价格差异大等诸多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以酸菜鱼为例,有的厂家执行动物性水产制品国家标准,有的则执行速冻调制食品标准。

采访中,多位消费者对饭店使用预制菜但并不明确告知的做法表达了不满。商家使用预制菜,是否应该告知消费者呢?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付磊认为,预制菜属于中餐工业化的产物,成本远低于现炒现烹,会加剧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餐厅和外卖店铺使用预制菜,应该尽到告知提醒义务,客人可以选择消费或者不消费。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虽然没有预制菜国家标准,但从2022年起,多个省市出台了预制菜相关标准规范。2022年4月,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发布《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2022年11月,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预制菜生产经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十条》;今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探索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

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预制菜的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7月31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通知,专门提出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近期,经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协调对接,在经营范围规范化管理系统增加了“预制菜加工”“预制菜销售”两个条目。8月3日,山东省聊城市福德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全市首张“预制菜加工”“预制菜销售”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

在专家看来,以前预制菜并没有建立健全标准制度,也没有列入专门的食品经营项目范围,一般只要具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就可以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把“预制菜加工”“预制菜销售”列入专门的经营范围,可以为将来建立健全预制菜标准制度,促进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对预制菜企业而言,好吃决定它能走多高,安全决定它能走多远。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并颁布具体的预制菜标准,包括原材料标准和成品标准;预制菜生产企业要履行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生产出合乎标准和健康的产品,标明原材料和烹制方法;行业协会也应制定行业规则倡导预制菜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资料来源:《法治日报》、《工人日报》、科普中国

编辑:钟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