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纸头条|“选择”别具一格,“填空”因势利导

2023-09-18 15:46:5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编者按:丰收时节,让人倍感喜悦充实。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探新路,开新局,凝心聚力,正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新起点,新要求。要推动工作有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还必须围绕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融合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善治、示范片区建设等提档升级。

李卫(中)在介绍百合花产业情况。

丰收时节,也促人砥砺前行。在齐鲁大地上,各地围绕提档升级的实践探索,正涌动着强劲的奋斗热情。

沂源县平均海拔401米,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山东屋脊”之称。沂源山地多、平地少,支撑传统种养产业所需要的耕地禀赋先天不足。

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当地主动出击,运用市场化手段,对外坚持对接引进,对内积极挖潜、提升,在选择项目与模式、填补机制空白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求变求新求发展

“大棚里的桑黄目前长势喜人,大的已跟我们吃的柚子一样大,移栽到桑树上仿野生的桑黄,目前也获得成功。”8月21日,李卫向记者介绍村里的产业情况。

李卫是沂源县西里镇前西新村的市派第一书记。前西新村是一个山区村,全村有416户,山地2800多亩。山地瘠薄,不适合种庄稼,一直以种植苹果、山楂、栗子等果树为主。由于品种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村民增收逐渐乏力。

为此,村里开始求变、求新,打出了产业全面提升的“组合拳”。

该村党支部书记高良文介绍,2021年,村集体从村民手里流转了50亩瘠薄地,建起了23个大棚,种植市场畅销的羊肚菌。“羊肚菌采用菌包种植,不需要种在地里,所以避开了山地贫瘠的弊端,对我们来说很合适,当年就有了不错的收益。”高良文说。

“有一次交流羊肚菌种植经验时,我听到有人聊起桑黄产业,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高良文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桑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人工种植量很少,更为关键的是,棚里羊肚菌收获后,正好能接茬种桑黄,可以让我们现有大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于是,村里决定上马桑黄人工种植项目。

刘立堂(右)跟老伴儿(中)正在蓝莓园内采摘蓝莓。

不懂技术可以学,但缺少资金可咋办?困难面前,高良文决定“抱团”发展。2021年5月,前西新村联合曹宅村、双胜村和东升村成立了沂源县臻红桑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在多方支持下,成功贷款300万元,启动了桑黄种植项目。

为尽快实现桑黄量产,通过反复和群众做工作,前西新村又流转了100亩山地。2021年10月,淄博市派第一书记李卫来到该村,在他的帮助协调下,村里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筹集到711万元资金,改造提升旧棚,并新建了15个大棚。

桑黄项目正式投产后,恰逢沂源县提出淘汰老旧果树、全面振兴果业的规划。面对新机遇,李卫积极向派驻单位汇报,主动协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为前西新村争取到了一个国家级高效农业项目:对全村老旧果树进行改造提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600亩山农酥梨种植基地。

国家级高效农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全村产业发展的“链式”反应。梨树栽下后,村民觉得树下的地空着可惜。经多方考察,2022年,该村与北京市农科院达成合作,引进了药用百合种植项目。大片艳丽的百合,既美化了环境,又缓解了酥梨项目前期没有收入的压力。

高良文介绍,目前该村部分酥梨已开始挂果;羊肚菌已实现量产,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亩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百合“鲜花经济”已初见成效,今年5至7月份,百合花盛开时节,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乡村生态显露雏形;桑黄目前种植已超过25万棒,村里已与淄博当地一家饮片企业达成合作,成品桑黄将由这家企业收购,预计今年桑黄预期收益将达到150万元。

前西新村的农业产业,在不断求新求变中实现了提档升级。

“天上”建起蓝莓园

山路陡峭崎岖,一直向山中延伸,路的尽头,云雾升腾处,是成片的蓝莓园。

蓝莓园里,刘立堂跟老伴正忙着除草、杀虫。“7月中旬咱的蓝莓采摘就结束了,目前主要是后期管理,保证树势。”8月20日,刘立堂一边忙活一边介绍。

今年65岁的刘立堂,是沂源县石桥镇毫山村村民。毫山村是纯山区村,村里传统产业是各类鲜果种植。但随着品种的老化,年轻人的外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苹果、桃子、栗子等果树种植效益逐年下滑。

2017年,在外做生意的村民杨日亮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为助力父老乡亲们增收,时年31岁的杨日亮决定回村,试种蓝莓。

毫山村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蓝莓生长,因此杨日亮的蓝莓种植一炮打响,效益十分可观。为扩大种植规模,带着村民一块致富,2020年杨日亮领头成立了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十几户村民在山里种起了蓝莓。每年蓝莓成熟季,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

刘立堂就是其中一家。“山里环境好,所以咱们的蓝莓特别好吃,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今年地头价每斤卖到20元左右,高的能到25元。”对刚刚过去的收获季,刘立堂十分满意。

“咱们村的200多亩蓝莓园都建在了山上,平均海拔超过500米,从村里看,这些园子好像挂在天上一样,很有特色。”毫山村党支部书记段连芬自豪地说,“园子海拔高,效益也不低,是我们村的新产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并尝试大棚种植,再增加几个新的品种。”

田园走对融合路

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刘家庄村、姬家峪村等7个村庄,过去因地处丘陵山区,加上交通不便、地力瘠薄,多年来一直发展缓慢。

2018年,在外工作的董方军回到老家龙子峪村,依托村里现有资源,另辟蹊径,挖掘村庄特色优势,在延续村落文化风格基础上,以艺术手段激发乡村活力,并统筹运用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田园综合体——沂河源田园综合体。

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以“艺术活化乡村”为着力点,将村落、民居、文化与现代艺术家、文艺家绑定融合,打造出了多个不同特色的艺术馆,全面提升村庄的人文、历史及民俗文化,将以往乡村旅游的简单农家乐模式改变成艺术化和田园综合体式模式。以“催化剂”般的魔力,提升了片区7个村庄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激发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活力。

董方军介绍,以龙子峪村为中心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规划面积超过3.2万亩。在“品牌”带动下,目前已有山东源河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项目、山东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果蔬脆片项目、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项目等诸多项目在当地落地,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极大促进了村民就业,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沂源县副县长赵强介绍,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沂源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融合方式,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攻坚行动,策划实施了诸多优质项目,如高质量推进老果园改造、朱家户乡村旅游、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等,并鼓励支持各镇村“多点开花”,加快域内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当地农业产业的“换道超车”。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张琦 郑子鹏 齐元芬 田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