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每人负责一个千亩农场,新模式汇集“新农人”

2023-09-20 14:03: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还有20天左右,玉米就能收获了,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这几天正和同事们密切关注农场的秋粮生长情况。

“现在是玉米灌浆最关键的时期。”他说,“为了防止玉米早衰,我们要喷施一遍叶面肥,使灌浆更充分,增加粒重,增加粮食产量。”

鲁望农场的玉米处于灌浆关键时期。

何石宝生于1990年,2017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2018年成了鲁望公司引入的首个“硕士农场主”。今年的秋粮即将迎来丰收,9月16日,他告诉记者,“玉米产量不会差。从无人机巡航和现场观察来看,长势还是不错的,均匀度、病虫害防治等效果都不错。”

好的收成,取决于好的管理,肥料的作用尤其重要。在平原县,鲁望公司经营着2万亩土地,独特的“猪—沼—粮”种植养殖循环模式,为农场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据介绍,这2万亩土地划分为16个千亩生态农场,每个农场配一个养猪场,采用“211模式”运营管理。

据介绍,所谓“211模式”,就是由一人负责一个千亩农场,另一人负责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养殖产生的粪污通过处理中心进行固液分离和发酵处理后,固体有机肥可用作农田的底肥,液体则根据小麦玉米的肥水需求规律,用喷灌机喷洒到地里。

何石宝说:“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粪污的处理问题,还降低了农场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有利于提升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16个千亩农场,一般每人负责其中一个,利润由公司和‘农场主’按比例分成,实现‘农场主’和公司共发展。何石宝除了管理个人负责的农场,作为公司种植经理,他还要负责公司整体2万亩土地的种植技术,以及所有农场的机械安排调度和农机农艺融合等工作。近几年,农场连续实现小麦玉米丰收。

农场连年实现丰收,这是何石宝在麦田的资料片。(辛凯 摄)

这些年轻的“农场主”以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了鲁望平原农场的“新农人”团队。目前团队共有32人,平均年龄29岁,其中9名硕士、20多名本科生。何石宝说:“这是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团队,一支有活力、有闯劲、有创新的团队。”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何石宝表示,现代化农业,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把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我们模式正在复制和推广,未来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团队。”

鲁望农业规模服务中心。(资料图片)

2019年,鲁望平原农场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020年入选山东省首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优选项目名单。

为充分展示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效果,今年9月至明年2月,全省将开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整体宣传推介活动。鲁望平原农场“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的故事,成为人才振兴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对此,何石宝表示:“通过推介活动,相信更多的人会对‘新农人’有新的认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春力量。”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通讯员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