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守望荒山,她在石家岭办起生物多样性农场

2023-06-07 09:43:2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每天清晨,李云都会站在她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石家岭生物多样性农场”的最高处,看着眼前郁郁葱葱、渐渐长高的树,听着远处传来的雄鸡报晓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山清水秀的地方,美美的睡一觉,做一个清凉的梦。

为了这一天,她一直努力着。

李云在农场内劳作。

2006年她从日本回国,“做绿色农业,让百姓吃上无农药残留、无公害的食品,成为李云心中的又一个执念。

“我原来在企业做工程,2014年我在为企业寻找光伏发电基地时,偶然发现了这片山岭。由于企业认为这片山岭作基地不合适,我便有了包下这片山岭搞农场的想法。”李云一边介绍,一边翻开手机里她最初拍到的这片山岭的照片,“据当地老百姓说,这片山岭已经撂荒了十几年,除了杂草,没有一棵像样的树。”

在李云看来,撂荒了十几年的偏远山岭,土壤一定是最天然、最无公害的。搞绿色农业,这样的山岭最合适。

说干就干!李云从下定决心到与当地政府签订承包合同,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2015年1月1日,500多亩地的“石家岭生物多样性农场”挂牌成立。李云停止了工程工作,从一名职员变成了“社员”。

李云是个很知性的女性,面对即将开始的事业,她仔细进行了梳理,把绿化荒山确定为第一件大事。她先后买来了苹果、桃、杏、梨、枣、山楂、猕猴桃等十几种果树苗种下,同时又栽种了黄瓜、西红柿等十几种蔬菜。李云要求工人,凡是山上长出的花花草草,非必须都不能拔掉,做到真正的生物多样性。就这样,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李云让荒山先绿了起来,鸟、青蛙、蛇、刺猬等也一下多了起来。

李云在荒山上办起生物多样性农场。

当问起农场里现在有多少棵树、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时,李云笑了:“我还真的没有统计过。但能为国家多绿化几座荒山,能让百姓眼前多一些绿色,能达成生物多样性的心愿,我也就满足了。”

保持绿色,关键是灌溉。在荒山野岭上解决灌溉问题,就必须打井。说起打井一事,李云颇为感慨:“我对打井一窍不通,也不知道如何确定井位,就看到一个野草茂盛的草窝窝,就找来了打井队。井打到一半,打井队给我说要是打不出水,3万多的打井钱也要全部交。我没办法,就去找当地的老人请教,老人告诉我,我瞎蒙的井位早年水量很大,这才让我放下心来。”

李云说,在她办农场的过程中,当地的老百姓给了很多帮助,她要办好农场,造福当地百姓。

在绿了荒山、确定了水源之后,如何让农场的发展“可持续”,是李云思考最多的问题。2015年,李云认识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刘玉升教授,并将刘教授的循环农业项目运用到农场的管理中,引进了刘教授推荐的姬岩垂草种植和秸秆虫养殖。

姬岩垂草原产南美洲的秘鲁,“疯长”是它最鲜明的特点,触地生根、不留缝隙,让其他杂草很难有生长空间。它开花而不结籽,遍地生根却不深扎,结节附地却不侵土,挤压生长空间却不过分掠夺养分,成为祛除杂草、消灭虫害的好帮手。

李云满脸兴奋地介绍道,每年5月份,姬岩垂草开的小花可以很好的吸引蜜蜂授粉,并且还吸引一部分天敌昆虫,有了天敌昆虫,害虫就不用愁了。以草引虫,以虫治虫,少了农药的侵蚀,各种果子绿色生长、自然掉落,掉落的果子又成了林下鸡鸭的美餐。吃的是纯天然,排出的自然无公害。鸡鸭的粪便收集起来,混合农作物秸秆、蔬菜秧蔓、食用菌糠发酵后,又可用于秸秆虫的养殖。而秸秆虫所产生的肥料,又用于植物施肥,使农业不仅得以循环,也做到了真正的绿色和纯天然。

荒山上长出金果果。

就这样,李云坚持“树-菜-菌-虫-畜禽”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将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生动诠释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新概念,使农场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看着在自己不懈努力和众人帮助下渐渐走上正轨的农场,李云很清醒,她不会去贪大求全,盲目扩张,而是老老实实地把山岭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农场,去辐射周边,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

如今的石家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蛙鸣鸟语,鸡犬相闻。李云说她还有一个愿望,如果每个有意愿且有能力的人,都能去绿化一座荒山、一片丘陵,我们的国家就会成为鸟语花香的大花园,乡村振兴的目标就一定能更快实现。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通讯员 刘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