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淄区抓好“三个关键”

2023-05-31 09:31:3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别看一个大棚造价50万元,一两年就能收回成本来。”5月26日,在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现代蔬菜产业园的高标准大棚内,单提先和工友们正将一个个熟透的西葫芦摘下,放到筐里。当天正赶上城区的超市来收西葫芦,忙碌了一早晨,不到10点就已经摘了1000多斤。

5月22日—2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会上,淄博市临淄区委书记周婷在作交流发言中说,近年来,临淄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抓“蔬菜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增收”三个三年攻坚行动,坚持顶层设计、典型示范、面上推开、久久为功的科学路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淄经验。

禾丰生态无人农场。

西单村蔬菜产业园只是临淄区实施三个三年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提升改造蔬菜大棚 亩均收入提高到8万元

作为工业强区的临淄,设施蔬菜产业同样不容小觑。临淄区现有蔬菜大棚 1.7 万个,年产蔬菜 110 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淄博菜篮子”。

然而产业收益丰厚的同时也面临棚老、人老、设备老的“三老”问题,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临淄区蔬菜大棚中,15年以上旧棚占比达 60%,55岁以上大棚种植户占到 90%,新设备应用率仅为15%。如何才能让临淄大棚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让菜农“持续增收”?

智慧菌菇种植方舱。

为振兴蔬菜产业,临淄区构建“平台公司+工商资本+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五级架构运营模式,由区平台公司注入引导资金撬动工商资本,由村党组织动员农户自主改造或流转大棚统一改造,打通了工商资本与小农户的有效衔接。经过改造,用工成本降低50%,亩均收入提高40%。

以西单村为例,过去全村110个蔬菜大棚中,多数都是土棚,2020年,决定建设48个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进行产业新升级。

“一个占地4亩的西红柿棚,产量一季能达到8万斤左右,比原来的老棚提高蔬菜产量50%以上,菜农增加收入在50%以上。”西单村党支部书记单保军介绍说,目前投入运营的48个高标准大棚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帮助菜农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种植”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带来增产丰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临淄区农业部门通过对部分老旧棚改造前后效益统计,改造后人工成本平均降低50%,每亩蔬菜产量平均增加30%,亩均收入从5万元提高到8万元,提高40%以上,15年以上棚龄的旧棚全部改造完毕后,蔬菜产业年产值将增加2.44亿元。

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改造,临淄区还在农业人才引进上下功夫。不仅在职业院校开设蔬菜专业,每年培养200名左右懂技术、会种菜的“棚二代”“新农人”,临淄区还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发“大棚贷”“创业贷”等金融产品,为年轻人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吸引更多有专业技术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切实提高临淄蔬菜市场竞争力。

增收“九策” 村均增收7.14 万元

临淄区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重要抓手,实施区镇村三级书记抓增收工作体系,创新探索龙头带动、土地托管、资产盘活等村级增收“九策”,充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刚上任时,我们村年集体收入才10万元左右,全靠土地流转。因为村集体穷,每次去镇上或区里开会,老抬不起头来!”2014年,凤凰镇大薄村党支部书记钟建广等两委班子上任时,大薄村的集体经济与附近的富裕村相比就是“贫困户”。

大薄村莲藕加工厂。

如何能因地制宜让村集体增收、村民腰包更鼓,成为钟建广一直思考的问题。村里闲置了6年的铸钢厂厂房,成为大薄村盘活村集体增收的希望。

凤凰镇一直有着种藕的习俗,以大薄、南罗村、王桥村等为最。如今,全镇莲藕种植规模2000多亩,产量近500万斤。但是单纯卖藕效益较低,经过多方考察,大薄村与扬州莲顺食品达成合作协议,对方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共同成立溡源食品公司,生产藕汁、藕粉、即食藕片、糯米藕等产品,公司20%的利润作为村集体收入。

“我们这个项目主要生产藕汁、藕粉、藕片、南方江阴菜等,普通藕最高能卖2元/斤,经过深加工制成的糯米藕可卖到8—10元/斤。项目稳定运营后,企业一年增收100多万元,可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同时,还可提供至少50个就业岗位。”在项目车间,莲藕深加工厂项目负责人钟鹏说。

同时,大薄村与本地企业鹏达环保持续合作,让生产过程中的藕渣废料成为活性炭生产的原料,实现对莲藕产业链的“吃干榨净”。

随着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带来了租金收入,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

王营厨房产业园区。

此外,临淄区针对山区村体量小、资产少的特点,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电商带动作用,把每个村的小米、蜜薯等 24 种特色农产品整合起来,打造“边河味道”品牌,带动山区 20 多个村增收 260 万元;针对有闲置资源的村,加大盘活力度,去年全区累计盘活低效闲置土地 714亩、闲散厂房院落 7.6 万平方米,带动村级增收 450 万元。

“区级还出台了增收奖励办法,每年拿出集体收入增量的 10%和100万元党费进行奖励。”临淄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临淄区各村378个村总收入2.51亿元,新增2700万元,村均增收7.14万元。集体收入20万以上的村达到218个,占比达到57.67%;50万元以上新增28个,达到116个,占比达到30.69%。

42个片区 示范带动全域人居环境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临淄区重点关注的品质行动、民生行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临淄区将全区划分为 42 个片区,每个片区 6—10 个村,通过打造“印象边河·静美山村”“管仲府邸·画中西刘”等特色主题,以片区示范带动全域提升。去年已完成 17 个片区、142 个村创建任务。今年再完成 13 个片区、116 个村提升改造,明年将全面完成。

梁家村。

农村残垣断壁,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为破解这一问题,临淄区敬仲镇开展集中清理农村残垣断壁试点,利用腾空土地修建农村公共设施,彻底根治农村人居环境顽疾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了农村闲置资源。“我们组织了60支调查队伍,按照‘编号、盯号、销号’三个步骤,分片区分村、逐院逐户进行摸排,确保一户不漏、一宅不落,全镇共排查院落1万余处,纳入整治范围的652处、18.84万平米。”敬仲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最大程度调动群众积极性,临淄区通过村干部带头出义务工等方式鼓励群众参与,创新实施“街巷长制”,378个村设立5182名街巷长,实现姓名、照片、职务、愿景“四上墙”,实行“个人+集体”激励,真正变政府主导为全民共建。

罗家村游园。

临淄区因地制宜,划分“达标村、标杆村、示范村”3 个类别,制定了 35 条清晰的创建标准,集中攻坚空中“蜘蛛网”、地面“三大堆”等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全域实施飞线下地、污水治理、清洁供暖等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位列全省前20名。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褚攀峰 邵丽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