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张希良:此地恰如玉如意

2023-05-16 18:31:4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昌乐火山口。 张希正 摄

昌乐风光。 张希正 摄

此地恰如玉如意

文/张希良

昌乐,以“都昌”“长乐”两地名的尾字取名,寓昌盛安乐之意。这里是著名的蓝宝石之都,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定居、繁衍生息。

从地图上看,昌乐南北狭长,东西较窄,类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状,呈南北走向,看上去像迎着朝阳、静置在潍坊大地上的一件玉如意。

在昌乐县境内游览,从方位上考虑,只能两个选择,不是向南就是向北。

昌乐南边有仙月湖、汶河,北边有孤山。南北各自拥有一块大平原,中间的狭长地带是一长串丘陵山地,恰如一柄如意。昌乐城南有大量古火山地质遗迹,一直绵延至临朐境内。驰名中外的昌乐蓝宝石就是火山运动带来的重要矿产,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床之一。仅国内罕见、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就有好几处。

县城的其他三面都是肥沃的农田,属于昌潍平原的一部分。这里,除了一些高大的企业厂房,多为一片片白茫茫的蔬菜大棚。昌乐西瓜栽培已有200年历史,清嘉庆版《昌乐县志》即有西瓜种植的记载。适宜的气候和富含氮、磷、钾的沙质土壤,造就了昌乐西瓜“早、大、甜”的名气。这些年,潍坊以寿光菜都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大面积种植大棚蔬菜,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昌乐紧邻寿光,昌乐和寿光的蔬菜大棚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远远望去,如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有一次我在外地听了个潍坊的笑话:有人坐飞机途经潍坊上空,刚下飞机就给朋友发微信说:“潍坊真不愧是海洋城市,汪洋一片。”其实他看到的,就是这些汪洋大海一样的绿色蔬菜大棚。

昌乐是东夷文明的中心。《太平寰宇记》有这样的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当少吴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则;汤时有逄伯陵,周以封太公于营丘。周武王封辅佐自己灭商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最初的封地就在昌乐境内的营丘,也就是现在的营丘镇古城遗址。《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建都于此,后迁都薄姑,又迁至临淄。

距离姜太公初封地齐国古营丘遗址10公里处,有一座小山叫崇山,崇山上的石祖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座大型远古石祖林。

崇山整座山为土山,山顶上却突兀地出现了许多高耸的圆形石柱。这些龙山文化时期的石柱,质地坚硬,大小不一,像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一般,酷似阳器,上面的形似血管脉络的槽口裂缝,更为神似。从唐代开始兴盛的崇山神庙,早已被毁,记载其历史的四十八块石碑的碑文仍在,记录着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和生命本能。

顺着昌乐中部的丘陵地带,一路向南,经过乔官、北展、鄌郚、漳河,到达高崖。众多原始社会遗址和石斧、石锥、圆锥形鼎足、敛口钵口沿等文物,出自这里。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孝子王裒,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五代宋初画家李成,清代理学家、教育家阎循观……这些名字,散发着圣洁的人文之光。

高崖是纪国郚邑,汉代是朱虚国辖区。这里汉墓成群,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出自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镇。现在的古城墙还依然存在。高崖村南边就是潍坊境内主要河流之一的汶河。汶河发源于沂山的百丈崖瀑布。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大搞水利建设,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库——高崖水库,现在是仙乐湖风景区。这里的水质干净甘甜,周边没有任何污染,无论是否干旱,这里总是碧波荡漾、湖水充盈,是昌乐县的水源地。

传说月宫里的吴刚,是昌乐城附近吴家池子人,嫦娥也是附近村庄的人。两人偶然相遇,一见钟情,恋情遭到了双方家人的反对。两人于是相约在一天夜里私奔,被两家人发现。他们一路向南跑去,后边,家丁紧紧追赶,前边,是汶河边上的一处崖顶。看着汹涌澎湃的汶河水,再看看后边追上来的人,两人一咬牙,从崖上跳进了滚滚的汶河中。奇怪的是,他俩刚落到水面,一阵乐声传来,二人被托浮到空中,并冲着夜空里那轮皎洁的明月而去。一只正在河边吃草的兔子也被嫦娥的裙裾裹住,一起带到月宫里去了。

这些年,我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回老家,都要抽出时间,去仙乐湖边逛一逛。站在高高的水库坝顶上,向西看,是一望无际的一湖碧水。向东俯瞰,汶河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向东流去。汶河两岸都是冲积平原,是肥沃的农田,特别是包庄、平原、朱汉等村庄,被称为是昌乐的南大粮仓。

这些年,昌乐不仅农业生产得到了巩固发展,工业发展也异军突起。一大批工业项目迅速崛起,老牌的潍坊焦化集团、万山集团、乐化集团、日科集团,包括现在的英轩实业、世纪阳光、矿机集团都是响当当的企业。一个小县城,共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如果再算上北交所的新三板上市,那就更多了。

“如意”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寓意吉祥如意,是由古代的朝笏、手板和搔杖演变而来,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多以名贵的玉来做成,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版图酷似如意形状的昌乐,中间丘陵上的玉米和谷子如玉澄黄,北边镶着蓝宝石,南边镶着仙月湖和汶水两块水晶。南水北山,确实“如意”。

(本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选送。作者张希良,山东潍坊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黄河文艺》《青海湖》等报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