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不说俺家乡好|严子陵成武留踪
2022-04-25 15:52:0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 |
![]() |
成武古泽遗水文亭湖景区。 |
![]() |
严子陵庙(左边三间屋)在一片麦田里。 |
□张长国
严子陵成武留踪
在成武县天宫庙镇袁庄村,因一位历史名人,小村变得有故事。清代道光《城武县志》中记载:“严子陵井,在县西南二十里许三岩村内。井口甚隘,仅容水斗,下阔可以运船。旁有台,高丈许,亦号子陵台。传谓子陵避兵处。”
严子陵是我国东汉时期人,因品德高洁而被《后汉书》所载。他青年时名声就很好,与光武帝刘秀是同学,是有名的高士和隐士,曾经在成武县隐居。
严子陵(前39年—41年)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名光,一名遵,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他出生于汉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元年。他的父亲在河南新野任县令时,刘秀的父亲曾在陈留郡济阳县任县令,所以,严光和刘秀也成了“发小”。严子陵的父亲后来回到家乡,严子陵已长大,到京城太学学习,又遇到在太学的刘秀,两人成为同窗密友。刘秀起义,在建武元年建立东汉后,严光就退隐江湖,靠设馆授徒和垂钓谋生。刘秀知道严子陵的学问,想请他出来做官,但多次寻访都没有下落。
《后汉书》记载:“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濮州志》记载:“富春山在州治南四十里边鱼店,即子陵初隐之处。”从严子陵“钓泽中”来看,其应该是在雷泽钓鱼。濮州州治原在鄄城县境内,雷泽也在鄄城县,为什么严子陵会在雷泽隐居垂钓呢?因为雷泽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上古伟大的帝王舜捕鱼的地方,严子陵在这里隐居,也是为了追寻古老的历史,赴自己的“心灵之约”。严子陵第一次所隐居的地方在鄄城的雷泽,这从后来严子陵回答刘秀的征召所引用的典故就可以看出。
刘秀怀疑齐国上报的这个人就是严子陵,就派人乘车带着礼品去聘请严子陵。去了三次,严子陵才随使者回来见刘秀。刘秀款待严光几天,严光也不主动去拜见刘秀,刘秀只好亲自到馆驿去见严光。严光躺着不起,刘秀到了床前,摸着严光的肚子说:“哎呀子陵啊,不帮我治理国家为什么呀?”严光装睡不答应,等了很久才睁开眼看着刘秀说:“古时唐尧很有德行,想把天下让给巢父(许由),巢父听后就去洗耳朵去了。读书人都有各自的志向,为何要逼迫呢?”刘秀说:“子陵,我竟然不能说服你呀!”于是,坐车叹息着走了。上古帝王唐尧的都城成阳在今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的城阳故城,而且尧的封地唐就在牡丹区、成武、曹县一带,严子陵隐居鄄城雷泽、成武县,也是为了追随上古先贤的遗风。
从《濮州志》的记载来推断,严子陵最初在雷泽隐居,使者第一次请他,他谢绝了。为了躲避征召,严子陵又迁移了隐居地点,这个第二次迁移的隐居地点应该就是成武县了。成武县西南二十里的三岩村,是以严子陵在此隐居而命名的,当时此地应该是个小村落,皇帝刘秀的使者来征召他,定然会引起轰动,于是村名改为严村。随着时光的更迭,严村在口口相传中发生讹变,成为岩村。后分为北、西、东三个小村,俗称三岩村;也有说法是因为刘秀第三次从这里才请走严子陵,所以叫三严村(三岩村),今为成武县天宫庙镇袁庄村。
严子陵为什么会迁移到成武县西南隐居呢?因为此地是上古九泽之首孟渚泽的范围。《尚书·禹贡》记载:“导菏泽,陂孟猪(孟渚泽)。”古菏泽是一个大水泽,在今成武县北,与定陶区交界处。成武县南部天宫庙镇南一带属于汉代的孟渚泽北部范围,该泽是上古九大古泽之首,鱼虾众多,水草丰美,风景如画,严子陵隐居于此,至少生活无忧。因为严子陵是高士,名气很大,古代兵荒马乱的时候,土寇知道三岩村曾是高士所居,行为也受感化,所以相约不抢掠该村,留下了“寇不入三岩”的俗语。
在袁庄村,严子陵井至今仍留有遗址。从县志记载中可以知道,这口井井口约二尺,上窄下阔,和平时人们所使用的水井大不相同,而且和成武城湖遗址出土的汉代直筒式陶井更不相同。相传严子陵曾在井底放了一只小船,刘秀的使者来了后,严子陵就会下到井底的小船上躲避。这就是“严子陵井底避征召”的故事。传说,古代该地曾发生战争,有几万人的一支部队在此地驻扎,用此井打水喝,井水始终不干。又传,古时某年,群众为严子陵修庙,井里忽然冒出很多木料梁椽,刚好够修庙之用,被传为神井。20世纪50年代,群众曾淘井,因井底忽然冒烟,遂不敢再淘,后废弃。现该村群众每年正月初七送火神时,都要到井的遗址处烧香。该井因历史上多次水患,已经淤积。此井旁建有严子陵庙,庙内有严子陵泥塑,当地群众称其为“燕子陵爷”。可见,严子陵隐居于此所言非虚。
《后汉书》记载,刘秀“二月己卯,幸鲁,进幸太山。”东汉建武三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刘秀从洛阳出发,到泰山封禅,在途经成武县时驻跸。笔者认为,其一则是瞻仰高祖刘邦在文亭山的遗踪;二则是怀念曾隐居于此的好友严子陵。此时,严子陵已去世15年了。
清代成武人张葆中作有《严子陵井》一诗抒发感慨:“汉邑几经改,先生井至今。试观清夜月,犹见古人心。郜鼎寒烟敛,云亭宿草深。惟余高士迹,千载未消沉。”
袁庄村小档案
袁庄村位于镇驻地西南1.5公里处,从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计算,该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袁氏迁此,改为袁庄。邻近有陆贾向刘邦献书地文亭山、齐桓公斗鸡台、AAA级景区文亭湖、春秋古郜国遗址、古楚丘(梁堌堆)等景观。镇驻地天宫烧鸡为当地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