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语|用母爱陪伴,在孩子3岁前筑起“安全岛”
2021-03-25 08:53:1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家有两宝,孩子如何照看?随着双孩家庭的增多,这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面临的问题。前段时间,记者出差遇到一位母亲,她把大宝留在身边,刚刚断奶的二宝则委托乡下的爷爷奶奶看护。
“孩子刚学说话,吃饱穿暖就行,有奶奶爷爷照顾就足够了,等上幼儿园或者上一年级再接到身边。” 这位母亲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父母的想法,也是众多“留守儿童”“隐形留守儿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孩子3岁以前,父母尤其是母亲不亲自照顾。这其中,一定有着生存压力、这样那样的无奈,但这样的安排,存在巨大的心理隐患。这个隐患的名字,叫“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安全感的重要性,心理学界有着共识。这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他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他结合临床实践,列举了缺乏安全感的个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感到被拒绝”“感到孤独、被遗忘、不被爱”““对他人不信任”“悲观”“羞怯”“自责”“自私”“自卑”……
安全感的缺乏,影响的不仅仅是人的性格,进而会影响一个人命运。
那么,人最初的安全感,来自哪里呢?
来自母亲,来自母亲与婴儿间的互动!
美国精神病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婴儿初生,如果父母,尤其是母亲,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
也就是说,因为信任母亲,所以婴儿会感到安全,进而衍生出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那么,这个“初生”,是指什么时间呢?如果不能“经常”“一贯”会怎么样呢?
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对母婴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其《婴儿与母亲》一书的理论,对母亲亲自照顾婴儿的重要性,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曹雕这样解读: 婴儿早期(前4个月)和妈妈在心理上是共生关系,感觉妈妈与自己是一体的,没有任何界限,对妈妈有着强烈的依恋和需要;4个月到3岁,是婴儿与母亲由共生关系到逐渐分离个体化的关键期;这期间,如果妈妈离开婴儿,会让婴儿心生恐惧和无助;如果分离时间过长,给婴儿带来的挫折过大,就会给婴儿带来一定的创伤,影响其性格形成,进而影响其健康人际关系建立及维护。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初生头几年的重要性,和西方的研究惊人的相似,最典型的描述就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孩子3岁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他长大后的个性形象;从7岁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事业发展。
同样是3岁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你如果站在幼儿园门口观察,会有深切的感受:有的活泼、开朗、大方,浑身上下洋溢着自信;有的孩子羞怯、胆小,见到陌生人说话声音低不可闻;有的进入幼儿园,和爸爸妈妈开心说“再见”;有的孩子哭天抢地不让父母离开……这大相径庭的行为背后,虽有孩子先天气质类型的原因,但更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安全感!3岁前建立起充足安全感的孩子,心中犹如有一个“安全岛”,无论遇到什么情境,他都会调动自己的智慧从容应对。
“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所以,母亲千万不要错过孩子初生前3年的陪伴。即使再忙,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可以白天让祖辈、保姆代劳,但要保证晚上高质量的陪伴,夜里把孩子搂在怀中,这样不仅仅孩子会睡得香甜,还会在心中慢慢筑起属于自己的“安全岛”。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魏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