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别嫌企业小,扶持其发展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2021-03-15 12:21:1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了这样一些话: “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
两亿七八千万农民走出家门打工,他们要有活干有钱挣,那就首先需要工作岗位。
能为这么多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城市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建筑行业、服务行业等等功莫大焉,它们为众多农民工创造财富提供了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打工的步子不再迈出本县,他们在离家十几里、甚至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找到了工作岗位。这些留在本地打工的农民,虽早出晚归,但挣钱顾家两不误,心里的满意度可想而知。
农民要想在本地打工,必须有个基本前提,就是离家不远的地方,能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近些年,山东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可谓不遗余力。而最为称道的,是很多地方的做法:无论是本地人办企业,还是外来者的投资,都不嫌小、不嫌少。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一些地方在小微企业上大做文章,从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到扎实的服务措施,让山东各地的小微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很多小微企业,用工多不过几十人,少的只有几人,可这样的小微企业在乡镇、村子都多起来,那就是个庞大的数量。这些庞大数量的小微企业,能为农民提供太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
记者前不久采访过一个村。这个纯农业村,近几年发展起来14个小项目,有大棚草莓、制鞋厂、有榨油厂、有木器加工厂......这些小项目,让全村劳动力实现了不出村便能就业。
近几年,记者在山东各地,看到的最高兴的场景之一是:每天早晨和晚上,进出县城的各个路口,挤满了进出的各种车辆。这个时候骑乘这些车辆的,大多数是在县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早晨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在各自的单位工作一天,晚上又回到四面八方的村子。这些匆匆忙忙进出县城的农民,在县城里有活可以干,有钱可以挣,一家人的财富就真正有了源头活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对以前的农民来说,有地种才能勤;对现在二亿七八千万的农民工来说,有工作岗位才能勤,才能真正“不匮”。
基于此,我们就更应该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要嫌企业小,小的多了一样有效果,小的发展起来就变成大的。仔细呵护,认真扶持,现在还很小的市场主体,不但能发展壮大起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还能为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岗位,让越来越多农民工“勤则不匮”。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孙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