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新菜农的首个春节菜市:“大年初一不串门,准备在棚里过!”
2021-01-20 10:01:1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月18日上午,朱立峰又出了近3000斤茄子。
来拉菜的济宁安居蔬菜市场菜贩子“老巩”临走时扔下几十个菜筐,“明天把菜给我留好,我先占住了”。
菜贩子留下的部分菜筐。
临近春节,蔬菜价格一路上扬,各地菜贩子排队上门收菜,位于嘉祥县纸坊镇朱街村的大棚蔬菜基地里显得格外忙碌。
“现在,每天早上都有上百人在棚里下菜。”朱街村党支部书记朱本合说。朱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有47座拱棚和25座温室大棚,种的多是茄子、辣椒、白菜、西红柿等蔬菜,“天天早上比赶集还热闹”。
“最近,我们两口子天天早晨5点多就进棚下菜,菜贩子八九点钟就在地头等着,弄不够数人家不愿意。”朱街村村委副书记朱立峰包了3个温室大棚,最近棚里结的菜一天比一天多,他干脆又雇了2个人帮忙下菜。
朱立峰“炫耀”着自家的茄子。
进入腊月,蔬菜一天一个价,朱立峰和其他菜农一样,根本来不及歇着。
“茄子前两天还两块钱一斤,现在到了每斤两块三,一天不敢停。”朱立峰说。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收现金,因为“收钱还得数清楚,没那个空”。
朱街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建起来并不久,种菜和卖菜这活也是绝大多数朱街村村民第一次干。
原来,朱街村地处山区,村民常年以开山采石为生。“十个人里面有九个开山采石,还剩一个卖石料。”朱立峰说。虽然开山采石挣钱,但环境污染严重,“黑车开进来立马成了灰白车,也从来没见过蓝天”。
2010年,嘉祥县封山禁采,朱街村村民开始种植粮食、林果作物,还有不少青壮年村民选择外出打工。2017年,村“两委”换届后把发展村庄产业,振兴集体经济提上日程。
临近中午,棚里温度接近30度。
“2018年,我们村‘两委’班子到兰陵、寿光等地来来回回考察了一年,最终决定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毕竟村里有大量土地资源。”朱本合说。2019年冬天,村民筹钱建起了47座拱棚,随后利用扶贫资金建了25座温室大棚。
全村没人有大棚蔬菜种植经验,不少村民不敢承包大棚,作为村干部,朱立峰成了第一批承包户。
“一个大棚一年1.4万元承包费,还有从寿光请来的技术员指导,咱不用怕。”朱立峰记得很清楚,2020年2月24日,从沂南县买的第一批菜苗拉到朱街村地头,40天后就有部分蔬菜陆续上市。菜一上市,钱就像从地里长出来的韭菜一样,一茬接着一茬往菜农腰包里钻。
“现在一算,我这一个棚一年最少挣十万。”朱立峰自信地说,春节前的20天,他还能再卖3万块钱。
朱立峰棚里待采摘的茄子。
以前,在外卖石料的朱立峰回家过年时,除了串串门、走走亲戚,并无其他事可做。不过,今年他肯定闲不住了,因为“停一天就是好几千块钱”。
虽然没下正式订单,但长期合作的菜贩子“老巩”和“老贾”都提前打好了招呼:“春节期间,优先给我供菜”。不但老客户要求下包票,很多新客户也打来电话订菜。
“张口都是每天要五千斤,我可不敢答应,光嘉祥和济宁的菜市场就够我忙得了,现在看大年初一我都得在棚里过。”朱立峰说。今年,已经又有70多户村民申请承包大棚,他也准备再包几个,而且“正和书记商量着建个冷库和蔬菜批发市场,保证逢年过节时蔬菜供应不短缺”。
大棚蔬菜套种,一茬接着一茬。
“到春节假期,那些种甜瓜、搞采摘的户家,肯定比我们更忙。”朱立峰估算着,过年时,大棚里的西红柿也正好能红。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李超 屈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