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玉米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019-08-14 09:30:07 发布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目前,我省夏玉米多处于大喇叭口至抽雄吐丝期,正是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最终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减轻和预防灾害影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产量三要素协调发展,确保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现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疏通沟渠,及时排涝。本次台风造成部分地块积水严重,形成内涝,强风增加了玉米倒伏的风险,各地要及早发动群众,组织机械,疏通断头沟,开挖排水渠、启用排水设备等多种措施,尽早排净田间积水,防止因泡水时间过长造成根系活力下降,使玉米恢复正常生长。
二、处理倒伏,因情施策。发生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倒伏情况区别处理。轻微倾斜的玉米,可自行恢复长正;根倒的玉米,可组织农民及早扶正并根部培土,促其尽快恢复生长;因风造成穗上折断的玉米,要及时割除茎折部分,改善玉米田通风透光条件,确保雌穗抽丝授粉;穗下茎折严重的地块,要尽快去除,作为青贮饲料,或改种其它速生作物。
三、科学补肥,保障光合。淹水地块玉米根系活力下降,部分养分因淋洗及冲刷造成损失,极易引起灌浆期脱肥早衰。积水排净后,应及时补施氮素化肥,可每亩撒施7~10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区可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一般用2%~3%的尿素与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5次,确保叶片制造充足光合产物。
四、辅助授粉,确保粒数。正逢抽雄吐丝期的地块如因台风影响授粉,可待天晴后,采用人工或者无人机辅助授粉,增加花丝接受花粉的机会,确保雌穗形成充足的粒数,为高产打下基础。
五、一防双减,防病防虫。重点关注南方锈病、黏虫和玉米穗虫。强降雨过后,南方锈病、青枯病、叶斑病、蜗牛等喜湿性病虫害有偏重发生的可能,注意搞好预测预报,适时早防。防治病害,可喷施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多菌灵、代森锰锌、三唑酮等;防治虫害,可喷施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提倡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一防双减”,提高防治效果。
六、适期收获,增加粒重。当前我省玉米普遍收获偏早,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适期收获可以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各地要做好玉米适期收获技术的培训和宣传,尽可能提高玉米成熟度,通过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建议高产田10月上旬、一般田9月底至10月初收获。
农村大众报记者 石鹏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