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当心三种水产疾病

2019-07-18 18:00:58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一、病毒性出血病。病毒性出血病流行范围广,主要危害草鱼与青鱼,尤其是体长7厘米-10厘米的当年鱼种。每年7-8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水温一般在23℃-33℃,最适流行水温在27℃-30℃。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病毒性出血病在潜伏期内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往往出现用抗生素类药物越用越死的情况。因此,在小草鱼出现类似症状时,考虑送样检测病毒;在使用抗生素无效甚至加重病情时,坚决停料,停止一切对鱼体产生刺激的活动并扩大水体缓冲体系。

二、肝胆综合征。肝胆综合征实质是一种长期的脏器损伤,它不直接导致鱼类死亡,但却让很多疾病治疗难度加大。

引起肝胆综合征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水体环境变化(换水、消毒、杀虫)和饲料投喂不当。

主要症状为:肝胰脏严重肿大。患病初期,肝胰脏略有肿大、淤血但并未引发大量死亡;患病中期,肝胰脏严重肿大,颜色变白,临床表现为贫血,肝胰腺脉络清晰,肾脏及脾脏肿大淤血;患病后期,肝胰脏明显肿大、呈苍白色,表面出现大量点状出血点,质脆,胆囊墨绿色,严重肿大。

治疗过程中,经常面临一个问题:药明明没问题,但剂量小了治不好,剂量增大,死亡更多。这往往就是肝胆综合征引起的。在检测鱼体时,一定要关注肝脾肾的状况。是药三分毒,如果内脏受损严重,用下去的抗生素不但不治病,反而会加速鱼的死亡。对于肝肾有问题的塘口,推荐的处理方案是先停食1天,再用肝胆保健康等保肝类药物拌料投喂5-7天,最后观察恢复情况再看如何用药解决。

三、鳃出血。鳃出血主要症状为:鱼在池塘四周无力游动,不集群,在水中明显成黑色,俗称黑头;打捞病鱼上来,病鱼鳃盖肿胀,在鳃盖张合的过程中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会从鳃部流出血水;病鱼死亡后,鳃盖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如果放入水桶中,桶中的水色很快变成血红色;常常伴随全身组织器官,如鱼鳔、肌肉等处出血或充血;肝脏糜烂,脾脏、肾脏肿大。

此病在鳃盖处淌血是一个非常显著且有别于以往发病鱼的症状。

大红鳃主要症状:发病鱼在池塘的四周(尤其是池塘的下风或背风处)漫游,病鱼鳃丝发红(如西瓜的红壤),捞出后放入带水的盆中,会见到鳃丝恢复为原色,后期变为白色。病鱼腹部肿大,挤压后无液体流出;解剖后可见腹腔中有微黄色或清亮透明的腹水,腹水流出腹腔后会凝固成果冻状的胶体,但留在体腔中的腹水并不凝固;病鱼的肝呈花白或白色,病情严重的鱼肝脏有点像猪的肺叶,无弹性,甚至糜烂;胆囊肿大,胆汁黑色;肠道内无食物,肠内黏膜糜烂。由于发病鱼的鳃丝特别鲜红,一旦放入水盆又会恢复原色,有别于以往发病鱼的症状。

鳃出血现阶段目前是无良法治疗的,如果确诊鳃出血,可试用“五停两改”方案防控:停止喂食,停止杀虫,停止消毒,停止换水,停止内服药;改善水体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主要底改和稳定水质),待日死亡量稳定在万分之一左右可以逐步恢复投喂。

(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