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棚注意细节效果好

2019-07-16 18:09:48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盛夏高温季节,采取闷棚消毒,是一个消除病菌、杀灭虫卵、清除杂草、改良土壤的好办法。所谓的高温闷棚,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棚内消毒,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进行。这种方法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容易被群众接受。但是,闷棚也要注意方法,这几年有些农民不注意闷棚的有关细节,所以,达不到闷棚杀菌的效果。为此希望农民朋友在闷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整地,深翻施肥。地要整平,整细,并结合整地采取深翻施肥,借整地的机会,最好把鸡粪、牛粪一起施入地下,以便借高温杀死有机肥中的病菌。鸡粪、干牛粪还有提高地温和维持地温的作用,可增强杀菌效果。将地深翻耙平后,再按照作物的种植方式起垄或做成高低畦,这样可使地膜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小空间,有利于提高地温。

足水浇灌,增加湿度。土壤的含水量与杀菌效果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土壤含水量过低,达不到好的杀菌效果。一般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效果最好,灌溉的水面高于地面3-5厘米为宜。结合灌水每亩施用免深耕肥2公斤,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药物处理,灭菌杀虫。对往年有死棵现象的大棚,每亩可用死棵灵2-3公斤与5公斤碳酸氢铵混合后,撒在地上深翻10-15厘米后浇大水,也可用石灰氮进行地膜覆盖土壤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此外,在密闭大棚之前,棚体内表面再喷施一次死棵灵杀菌剂和杀虫剂,以杀死躲在墙缝中的病菌和害虫。

密闭大棚,提高地温。用大棚膜和地膜进行双层覆盖,保持大棚的密闭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处理,地表下10厘米处最高地温可达70℃,20厘米深处的地温可达45℃以上,这样高的地温杀菌率可达80%以上。

适当延长闷棚时间。大多数病菌不耐高温,经过10多天的热处理即可被杀死,如一些立枯病病菌、黄瓜菌核病病菌、黄瓜疫病病菌、茄子黄萎病病菌等都不太耐高温。但是也有的病菌特别耐高温,如根腐病病菌、根肿病病菌和枯萎病病菌等一些深根性土传病菌,由于其分布的土层深,必须处理30-50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时,应根据棚内所种作物及其相应病菌的抗热能力来确定消毒时间。

闷棚后的处理。高温闷棚对不超过15厘米深的土壤效果最好,对超过20厘米深的土壤消毒效果较差,因此,土壤消毒后最好不要再耕翻,即使耕翻也应局限于10厘米的深度。否则,会将下面土壤的病菌重新翻上来,发生再污染。高温闷棚能大幅度降低田间的病菌密度,大大减少作物发病的机会。对有根结线虫的大棚,闷棚后在用底肥时,每亩可用阿维菌素有机肥或克线蛆菌有机肥400公斤,可以基本上消除根结线虫的危害。

(王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