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释放乡村振兴的“文化新动能”

2018-12-24 16:46:28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沂南在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文化为魂,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延续文脉、浸润民风、繁荣经济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

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乡韵。沂南县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名村、红色旅游村、生态休闲村等特色村,打造了张家坪村等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常山庄、竹泉村等一批省级“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村落,马牧池红色文化休闲区、铜井绿色生态休闲区、依汶民俗风情休闲区等一批特色乡村风俗区。去年以来进行片区化打造,在一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四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共32个村的范围内开展村庄连线建设,片区内各乡村民俗文化展示区、河流流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古宅、古街、古井、古树、古碾“五古”历史文化体验区等一批精品节点打造陆续完成。

繁荣群众文化,激活乡村文化活力。沂南县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既把文化送到乡下,又把文化种到村中。该县每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广场文化艺术节、庄户剧团大赛、少儿春晚选拔赛、美丽非遗迎新春等各类文艺活动200余场;以法制科普、爱国主义教育、养生保健、新农村建设等为主要题材的公益数字电影下乡超过1000场次;木版年画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各类展览每月至少1场……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各式各样的“文化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应急广播“村村响”基本实现全覆盖,日益完善的文化设施为群众搭起了家门口的文化舞台。

发展文化旅游,振兴乡村经济。享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山村好莱坞”等美誉的常山庄村,原本交通闭塞、落后不堪,正是依托红色革命文化,立足“红色”古村风貌和“绿色”山乡生态,建设起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年的沂蒙根据地风貌,展现了根据地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传统,《沂蒙》《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战神》等三百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直接安置了210位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发展“农家乐”宾馆饭店、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销售等50多家,1400多名村民利用农闲时间从事群众演员、剧组用工、景区建设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近年来,该县红色旅游年综合收入达2亿元。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麻杰 刘智 艳平 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