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 先锋谱 | 濯村栽下“梧桐树”,引来13.6亿元投资

2018-12-14 10:44:4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莱阳市姜疃镇濯村近20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的发展,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谚语。

濯村是莱阳市最大的一个村,有1636户5000多人。这个村曾经是“三无”村:离城区很远,没有区位优势;山区村,没有资源优势;水电路基本没有,环境脏乱差,没有环境优势。可就是这样一个村,现在却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耀眼明星。这个村的党委书记高云建说:“村集体是全村人的,村集体发展壮大了,村民自然就富了,我们走的是全村人共同致富之路。”

濯村先做的是改变环境,而且是彻底改变。“没有梧桐树,哪来金凤凰?”高云建说。为此,濯村人年年咬紧牙关植树栽花种草,最终把村内村外、大街小巷变成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全村栽种樱花、梅花、玉兰、迎春以及各种树木60多万棵、蝴蝶兰60万株、草坪12万平方米。全村仅樱花就先后栽下了20万棵,每年春天樱花盛开,引人入胜。

“三季鲜花一季绿、家家门前花飘香”改变了濯村的面貌,也改变了濯村人。渐渐地,村里没有人再好意思把垃圾随手倒在街道旁、堆在村头上了。

发展环境的目的,除了为让全村人生活在绿树花园之中,濯村党委会、村委会的目的,更看重的是全村走上发展之路。村集体原来的收入就是1500亩老梨园的承包费,一年20余万元,往往还收不上来。濯村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些老梨园收归村集体,然后租给一家外企发展现代农业,年租金150万元,比原来增收130万元。企业雇用村里300多位种地的农民,这些成了工人的村民比单纯种地有了更多的收入。

这让濯村找到了发展之路。此后,全村9800亩土地逐步被村集体以流转的形式全部收回,然后再由村集体流转给企业。之所以这样做,濯村人有自己的认识。企业从一家一户村民手中流转土地,问题多多,多到会让人止步。村集体流转村民的土地,首先考虑的是村民利益最大化,村民能放心把土地交给村集体。

有了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村风,濯村便有了吸引外来资金的资本。对想来濯村落户的企业,这个村绝不是照单全收。他们要的企业,不能有污染。“不能有奶就是娘,如果我们当初把有污染的企业引进来,就不会有濯村的今天。”高云建说。因为这一要求,现在落户濯村的20多家企业,几乎是清一色的农业企业,这些企业的总投资达到13.6亿元。

这些企业不仅给濯村村集体一年带来1860万元的收入,还让当地三四千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仅濯村就有1600多人在这些企业上班,平均一户一人,全村人均实现年纯收入2.16万元。不仅如此,外来企业带来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也在改变着、塑造着濯村人,让这些农民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

村民说,濯村能走到今天,是因为这个村有着坚强有力的村班子。领头人敢想敢干,在为村民谋利益中求发展,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这是濯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依靠和动力。

农村大众报记者 孙成民 张天银

通讯员 董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