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6个人,见识一种精神
2018-12-03 10:12:5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
可以改变一个村,温暖一座城,更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冲锋在前,主动担当,
他们不忘初心,用真心换真情,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用自己的无悔人生,诠释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王传喜:
“全村老少爷们相信咱,咱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再说我当村干部,就是想让大家富起来,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19年,6935个日夜,190多本工作笔记本,
记录着兰陵县代村在王传喜带领下的凤凰涅槃、沧海桑田。
为什么一个欠债380余万元的穷村、乱村,崛起为产业总值超20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的先进村。
代村人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感谢我们有个好书记——王传喜。”
拖欠了村集体的钱要交,强占了村集体的财产要退,这是王传喜一上任就立下的规矩。
从最近的亲戚开始回收集体欠款,从最金贵的土地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最难的耕地调剂余缺化解群众矛盾焦点,
王传喜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赵志全:
“企业家做小了是为自己,做大了就是为社会。”
他用27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发展成总资产过百亿元的大型制药集团;
他创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8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他在弥留之际,没有想如何将财产留给妻女,
而是签署了一份提高职工待遇的计划书,病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年仅57岁……
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作为“临沂企业承包第一人”,
赵志全用实际行动和毕生追求,诠释了新时期的沂蒙精神。
陈叶翠:
“社区百姓不能天天去见总书记,也不能天天见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每天见的就是我。我要干不好,他们就骂共产党;我要干得好,他们对党感情就更深。”
她是全省第一位直选出的“小巷总理”,倾多年心血把社区变成了“人和乐居”;
她一副弱肩,却是不少居民心中的“靠山”。
她33岁就投身社区,用真心换真情,一干就是30年,赢得了一方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她就是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
为让拆迁居民得实惠,陈叶翠“逼着”开发商修改方案十几次,
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她做完手术不足俩月,拆迁调解之余还要跑医院化疗……
她身患重病多年,却依然坚持在社区工作第一线。
王金鉴:
“上级让我去哪,我就去哪。我是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
他扎根基层34年,先后担任过4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
多次临危受命去最困难地方履职,任劳任怨,
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他走到哪里,病人便跟到哪里看病,
他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基层卫生事业,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康,
他就是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党支部书记、院长王金鉴。
日积月累、忘我的工作使王金鉴积劳成疾,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但他放不下百姓,坚持一边工作,一边治疗,与病魔顽强斗争了9个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0岁。
苏庆亮: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陡人,父老乡亲需要我,不管有多难,我都要挑起这副担子。”
身为泰安市岱岳区扶贫办原副主任、大陡山村党支部原书记,
苏庆亮在村里一干就是21年。
他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把一个荒山秃岭、贫穷落后的“荒陡山”、“穷陡山”
变成了山清水秀、物阜民康的“绿陡山”、“金陡山”。
因过度劳累,正值壮年的他突发心肌梗塞,猝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
他本已跳出农村,在乡镇任职,却毅然下定决心回村工作;
有两次上调机会,可以成为国家干部,他却选择了继续领着父老乡亲往前奔;
大陡山富了,他却又干起了扶贫,沿着泥巴路遍访全区贫困村……
巍峨的泰山脚下,他用行动书写“坚守”,用生命诠释誓言。
朱呈镕:
“我不是最有钱的人,我是最幸福的人,有5000多个兵儿子叫我妈妈,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从销售大王到下岗女工,从蹬出租三轮车到卖糖葫芦,
从白手起家到拥有现代化企业,从普通军属到拥军模范、筹资1800余万元建设沂蒙红嫂文化博物馆……
朱呈镕不只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她还有一个身份——“沂蒙新红嫂”。
不论是“八一”建军节,还是大年三十;
不管是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还是零上40摄氏度的高温酷暑;
无论在北方万里之遥的“中国东方第一哨”,还是在南方抗击雪灾的最前沿;
到处都有朱呈镕拥军的身影。
十多年来,她走遍了全国,行程10万多公里,为部队送去3万多双鞋垫和400多吨水饺。